虽然德国海军部是占领青岛的积极促成者,选择青岛最初也是为海军寻找一个军港,但实际上,德国殖民者对青岛商业价值的看重远远超过军事价值,并不是仅仅按照一个军港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的。
德国占领胶州湾也与德国帝国海军部,特别是海军大臣提尔皮茨有直接关系。如果说在远东获取一个据点是德国“世界政策”的一个计划步骤的话,占领胶州湾及其后对青岛的规划建设则是海军部一手操作下的具体行动。
青岛的取得与德国海军有很大关系。自中日战争以来,德国帝国海军就想在中国获得一个军港。1895年提尔皮茨被提升为海军少将,1896年他作为远东舰队司令奉命前往中国寻求一个合适的地点建立海军基地。经现场调查比较,提尔皮茨认为胶州湾是海军在远东最理想的据点,并向德国政府强烈推荐。因此与德国在非洲及南洋的殖民地不同,青岛一直由德国海军部直接管辖。其次,青岛是德国海军部(以至于整个德国)与英国竞争的有力工具。英国是德国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学习榜样和赶超目标,英国海军也一直是德国海军的头号竞争对手。因此德国海军部非常希望通过青岛的发展建设与英国一争高低,下决心把该地建设成为德国永久的“样板殖民地”,以显示其经营殖民地的能力并不亚于他们的宿敌大不列颠。
除此之外,提尔皮茨还有更长远的打算,那就是通过青岛的建设成绩,来实现扩充海军的目的。提尔皮茨升任海军大臣后,为德国制订了扩大海军计划的技术方案。为争取这个计划的实现,他需要有力的证据向国会及国内其他反对扩充海军力量的舆论说明他的计划的必要性,占领青岛的时机恰当地说明了海军的作用。之后不久,“第一舰队法”就于1898年4月被德国帝国议会通过,该计划在1897—1905年间,提供总额4.08亿马克,相当于每年5800万马克用于建设海军。1900年6月提尔皮茨又成功地让国会批准通过了“第二舰队法”。在这些提案通过前后,德国国内舆论都有很多反对意见,因此,提尔皮茨希望青岛成为为海军军备扩张而建立模范殖民地政策的具体化,他对青岛非常重视,一直关注着青岛的建设发展过程,并直接插手青岛的行政管理工作。也因此,虽然德国海军部是占领青岛的积极促成者,选择青岛最初也是为海军寻找一个军港,但实际上,按照威廉二世的野心以及提尔皮茨的长远计划,德国殖民者对青岛商业价值的看重远远超过军事价值,并不是仅仅按照一个军港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