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卡拉维尔帆船“尼娜”号。1992年由美国建造。
在航海家恩里克的大部分时期,对西非的探险并不是明确地要开辟去印度、东方的新航路,也不是首先为了攫取黄金,而首先是要扩张基督教势力,遏制和打击伊斯兰势力。恩里克本人一直是葡萄牙天主教骑士团的总团长,4次亲自参与在休达一线反击摩尔人的战争。他死前还留下遗嘱,把来自西非的岁入拨给骑士团,在黄金产地和输出奴隶的几内亚地区设立主教区,每区应有一个神甫或代理主教。恩里克还想寻找和联络传说中的信基督教的长老约翰(Prester John)王国,牵制和侧击穆斯林。这个基督教国的位置和大小变来变去,实际上它是关于被伊斯兰势力隔开和包围的东非基督教古国埃塞俄比亚的各种传闻。第二便是攫取财富。就搜寻、攫取的物资和财富而言,从今几内亚到尼日利亚的西非海岸,从北到南、从西到东被当时的葡萄牙人分别称作胡椒(grain,颗粒)海岸、象牙(ivory)海岸、黄金(gold)海岸和奴隶(slave)海岸,尽管这些地区的绝大部分是恩里克去逝后才探察到的,从中也折射出葡萄牙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掠夺重点的变化和吸引他们远航的目的所在。第三便是扩张版图,进行移民和殖民。他在大西洋东部四大群岛上的作法便是明证。
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文明古都君士坦丁堡,灭了千年古国希腊人的拜占庭,并向东南欧继续大举扩张。基督徒与穆斯林的斗争再次白热化起来。亚非穆斯林对欧洲基督徒的威胁空前严重,并超过了8世纪时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的阿拉伯人。同时土耳其人阿拉伯人遮拦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控制了东地中海地区及其国际贸易。土耳其一伊斯兰势力的扩张促使欧洲国家加强反土反伊斗争,也促使葡萄牙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加强反穆斯林摩尔人战争和探索西非海岸。所以在恩里克晚年,开辟到印度的新航路的目标才逐渐明确起来,以致在1445年发现的塞内加尔河被猜测为可东通尼罗河河源及信基督教的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一条起自大西洋、溯河越过非洲、到达红海、进入印度洋、东通印度的水道也可能经塞内加尔河得以开辟。这个战略构想还得到罗马教廷的支持。1455年1月8日颁布的教皇尼古拉五世的训谕提到:虽然人们“早就知道从未有人到南方和东方航行过,但他(恩里克)认为,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也许就能)使所说的海洋变成可以航行到据说非常敬仰基督的印度人中间去的海洋,以便同他们交往,动员他们帮助基督徒来对付撒拉逊人……”葡萄人对探航西非一贯实行保密政策,以便垄断和排斥竞争。这次却由教皇公开道出,说明其远航的最终目的已很明确,已需要教廷予以支持以建立未来的殖民势力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