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极地 字号:
摩尔曼斯克讲话与北极合作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2 14:42  | 文章来源: 香颂

北极环境保护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北极地区间政府组织的形成。1996年9月16日北极8国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会议,宣布成立北极理事会(Arctic Council),并随后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AEPS)的各项活动也纳入其中。理事会设立可持续发展、北极监测与评估(AMAP)、北极海洋环境保护(PAME)、北极污染物行动计划、北极动植物养护(CAFF)、突发事件预防反应(EPPR)6个工作组。部长级会议是理事会决策机构,每两年召开一次。高官会是理事会执行机构,每年召开两次会议。理事会8个成员国轮流担任主席国,任期两年。现任主席国为挪威,2007年度会议接纳中国和意大利为理事会特别观察员。2007年5月18日,由中国外交部牵头,中国驻挪威使馆、国家海洋局极地办派员组成的中国代表团作为特别观察员,出席了在挪威特隆姆瑟市举行的国际北极理事会高官会议。这是中国首次参加国际北极理事会活动。

北极理事会的关注范围比北极环境保护战略更为广泛,在促进北极国家间(其中包括土著社会和其他居民)合作、协调以及相互支持等方面,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北极理事会的成员除了北极8国外,还为原住民团体作为“永久参与者”提供了参与北极事务的机会。北极理事会中的永久参与者不是观察员,他们享有参与理事会各种会议和活动的权利,只是不享有决策权。

2002年北极理事会部长会议要求“北极监测与评估工作组”对北极地区油气开发的影响进行评估,该项计划旨在提供当前北极油气开发活动对整体的环境、社会、经济、人类健康的影响。这份评估为各国决策者提供的可靠数据,便于对未来北极油气开发活动的正确管理。从2004—2007年,北极国家的专家,会同原住民组织和其他参与北极油气评估的国家和机构开展了工作。该报告2008年春天发布。报告分为五个部分:油气工业活动现状;社会经济影响;碳氢化合物的环境存量;有毒物质和有机物质的影响水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科学建议。

2004年北极理事会出台了“北极海洋战略计划”和北极气候变化评估报告, 吸引了全球注意力。这是世界上第一份广泛的地区性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是几百名北极研究者四年工作的结晶。

北极地区议员会议

北极地区议员会议是一个由北极8国议会和欧盟议会代表组成的议会同盟。1993年在冰岛雷克雅维克召开了第一届会议,会议也容纳代表北极地区原居民的永久参与者和观察员。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第七次会议于2006年8月2~4日在瑞典基鲁纳召开。第八次会议将于2008年8月12~14日在阿拉斯加菲尔班克斯召开。1994年会议设常务委员会,在两次会议之间负责具体执行工作,以推动北极合作。常务委员会在推动北极理事会的成立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96年北极理事会成立后,常务委员会便积极配合理事会工作,成为理事会重要观察员。同时常务委员会也是巴伦支欧洲-北极理事会的重要合作伙伴,常务委员会每年开会三次。

北方论坛

1991年11月,来自10个北方国家的24个地方政府组织和商业组织,聚集阿拉斯加小城安卡雷奇就共同关心的政治、环境和经济问题进行讨论,成立了北方论坛,秘书处设在安卡雷奇。北方论坛的使命是“通过北极地区的领导人之间交流应对挑战的知识和经验,改善该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支持可持续发展模式,支持在北极地区和国际舞台上开展社会经济合作”。北方论坛积极与其他的北极地区机构和组织联系,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其主要成员有:加拿大、芬兰、日本、韩国、蒙古、挪威、中国、瑞典、美国、俄罗斯等国的北方地方政府,其中俄罗斯代表最多。

北方论坛的历史可追溯到1974年和1979年在日本北海道札幌举办的北方地区会议,此后在加拿大埃特蒙顿和阿拉斯加安卡雷奇续办,1990年安卡雷奇会议上,600多名参加者一致同意将论坛定名为“北方论坛”。1991年安卡雷奇举行了成立大会。1992年成立秘书处,此后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1996年北极理事会成立后,北方论坛成为北极理事会的重要观察员。

北方论坛与其名称一致,仅仅是一个论坛,其作用限于交流,至今未见达成实质性的协议。

      1   2   3   4   5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