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其他生物 字号:
海豹一家亲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1 17:43  | 文章来源: 香颂

鳍脚类动物身上厚厚的脂肪层或者毛皮可以抵御海水的寒冷,因此也给它们招致了杀身之祸。长期以来,人们常为了获得脂肪和毛皮而对其大肆屠杀,它们在繁殖期在岸边云集的习性也是导致容易遭受捕杀的原因之一。现在,有不少海豹种类处于濒危的状态,还有一些种类已经灭绝。

鳍脚类现存有三个科,可以归为两大类,其中海狮科和海象科属于耳海豹类,海豹科又称为无耳海豹类。耳海豹类有小的外耳壳,肺活量大,氧气多储存于肺中,游泳时主要靠前肢推动,在陆地行走时后肢向前折叠,靠四肢行走,可能起源于熊类;无耳海豹类,无外耳,肺活量小,氧气多储存于血液中,适合深潜,游泳时主要用后肢推动,在陆地行走时后肢不能向前折叠,需要靠身体蠕动来行走,比较笨拙,可能起源于鼬类。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为什么海洋里会有鳍脚类这样的动物,在进化的历程中,它们或许曾经登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又重新回到海洋中生活。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证据表明,鳍脚类的祖先大约出现在2300万年前的晚渐新世或中新世早期,也正是温暖的第三纪到更冷的新生代的过渡时期。

即便我们有机会在海洋馆里观赏到这几种动物的现场表演,但是,还是有许多人分不清楚海狮、海象和海豹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从它们的名字中,你就能看出发现不同特点的端倪。

海狮科成员体型比较修长,四肢长而有力,不仅在水中非常灵活迅速、追逐鱼类或其他动物为食,它们在陆地行走也比较灵活,是鳍脚类中在陆地上最灵活的。由于它们的智力水平非常高,加上在陆地上比较灵活,一些种类常被海洋馆驯化用于演出。

海象科仅包括海象一种,是特产于北冰洋海域的海兽,它们的犬齿发达,好似象牙,因而得名。海象体型巨大,主要用獠牙在海底挖掘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为食,有时也吃鱼类、植物甚至其他海兽。成年的雄性海象体重超过一吨,虽然和海狮一样可以用鳍状肢在陆地行走,但是远不如海狮类灵活。

而海豹科的成员一般都身体肥胖,皮下脂肪厚,颈粗头圆,后肢和尾连在一起,不能折叠,永远向后,在陆地上只能借助身体的蠕动而匍匐先进,行动非常笨拙,但是在水下则它们却相当灵活,而且善于深潜,可以潜入数百米的海洋深处。因为它们的脸部长得像猫科动物,所以被称为“海豹”。在我国一些北方城市的海洋馆和水族馆中,可以看到专门放养海豹的水池,当驯兽师向它们投掷鲜鱼饵料时,这些海豹就会像小孩子一样,用前鳍肢拍打着胸脯,然后憨憨地发出吼声吸引驯兽师的注意。

海豹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高度适应海洋生活,并且多数时间都在海里活动。它们主要生活在寒温带的海洋中,除了产仔、休息和换毛季节需到冰上、沙滩或岩礁上之外,其余时间都在海中游泳、取食或嬉戏。可以说,海豹是鳍足类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从南极到北极,从海水到淡水湖泊,都有海豹的足迹。不过南极海豹数量为最多,其次是北冰洋、北大西洋、北太平洋等地。

海豹是鳍足类中的一个大家族,全世界共有19种。其中有鼻子能膨胀的象海豹;头形似和尚的僧海豹;身披白色带纹的带纹海豹;体色斑驳的斑海豹;雄兽头上具有鸡冠状黑皮囊的冠海豹。

      1   2   3   4   5   6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