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海权 字号:
印度洋与南亚、西亚沿海的海洋战略角逐(上)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22 13:19  | 文章来源: 香颂

曼德海峡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与非洲大陆之间,连接亚丁湾和红海,是沟通印度洋和红海交通运输要道。1869 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曼德海峡己成为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三大洋的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上的主要石油通道。欧洲大西洋沿岸国经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航线比绕道好望角缩短航程5500~8000 千米。曼德海峡对西欧国家经济和军事利益攸关,控制了它就如同控制了这些国家的生命线。因而,西方有人称之为“世界战略心脏”。曼德海峡地理位置重要,长期以来,列强为争夺海峡的控制权展开激烈的争夺。在近代历史上,葡萄牙、法国、英国、意大利曾围绕曼德海峡展开激烈争夺。冷战时期,苏联为了向中东、非洲和红海地区扩张,控制曼德海峡,积极与曼德海峡周围的南也门、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国建立带有军事同盟的双边关系。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海军通过封锁曼德海峡以及亚喀巴湾和红海出口牵制以色列,阻碍美国向以色列输送军火等物资。1991年索马里发生内战,1992年美国出兵索马里,在很大程度也是为了控制曼德海峡,进而控制苏伊士运河航线。1995 年也门与厄立特里亚两国围绕大哈尼什岛的归属发生海战,其争夺的焦点之一依然在于曼德海峡。在阿拉伯联盟的干预下,两国将争议提交联合国仲裁。1996两国在巴黎签署《关于哈尼什群岛争端的国际仲裁协议》;1998 年国际仲裁法庭做出仲裁,裁定哈尼什群岛归属也门,厄政府表示尊重国际仲裁做出的决定;1999 年国际仲裁法庭对也门与厄立特里亚海上边界做出最终裁决,裁定也、厄海上边界以两国海岸到水域的中间线为准。

苏伊士运河是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的著名国际航道,是北大西洋、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之间海上航行的要道,具有重要的国际经济意义和战略价值。从西北欧、北美东岸起,通过地中海,经苏伊士运河去东方航线,又称苏伊士运河航线,是西欧与波斯湾地区、亚太地区之间贸易往来的捷径,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苏伊士运河的货运量约占世界海上贸易总货运量的 20%,世界约 25%的油轮以及欧亚两洲的海运货物约 80%要经过苏伊士运河。2003—2004 年度,共有 15156 艘轮船经过,运送货物 4.56 亿吨,居世界各运河的首位。在历史上,围绕苏伊士运河的勘探、开凿到运营和管理,英法曾发生过尖锐的对抗。1956年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埃及国有,成为导致第二次中东战争即苏伊士运河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战争导致导致英国在中东影响的急剧下降,美国随即出台“艾森豪威尔”主义,大举向中东渗透。

印度洋及其沿海区域由于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与经济资源价值,成为冷战时期美苏地缘战略争夺的重点。

20世纪初,一位英国海军将领曾将多佛尔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和好望角形象地比喻为“五把钥匙锁住世界”,其中印度洋就抓住了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和好望角三把。针对印度洋尤其是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指出:“中东是重要的。我们大家都知道,欧洲所用的石油的80%和日本所用的石油的90%都来自中东。我们知道,中东这个地区是通往非洲的门户,是通往地中海的门户,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枢纽,它也是经苏伊士运河向南进入印度洋的门户。”从资源角度讲,印度洋海底及其周围陆地为世界著名油、气储藏区。迄今为止,波斯湾地区仍然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储油区。西方普遍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谁控制了波斯湾,谁就能控制西欧、日本,也就控制了整个世界。”因此,在战后的国际政治中,印度洋地区自然成为美苏地缘政治争夺的一个重点区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伴随英国在地中海和印度洋势力的下降,美国加紧了对环东地中海的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半岛和中东地区的争夺,以及对毗邻印度洋的波斯湾和阿拉伯海的控制。1946年美国分别在土耳其、沙特建立军事基地,并迫使苏联从伊朗北部撤军。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后,美国取代了英国在中东的地位,并拼凑了巴格达条约组织。1957年美国出台“艾森豪威尔主义”,提出美国应当填补英法撤退后留下的“政治真空地带”,美国据此实施向中东的军事援助计划,其范围涵盖西至北非,东至巴基斯坦,北至小亚细亚,南至阿拉伯半岛和埃及之南的苏丹等辽阔的印度洋地区。

      1   2   3   4   5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