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进行联合军事演习
近年来,驻亚太美军大大增加了与该地区国家军队一起进行的军事演习。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与东南亚国家频繁举行军事演习。1999年,美国与南海周边各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多达14次。2000—2002年,美国与东南亚国家联合举行军事演习共23次。2000年以来美军特别重视多边军事演习。2000年10月,美、日、韩、新海军在新加坡沿海举行代号为“太平洋到达2000”的西太平洋潜艇救援演习。2001年美国与菲律宾、澳大利亚、泰国和新加坡军队一起举行“协同挑战”军事演习。2002年4月至5月,美、菲等国在菲律宾举行扩大范围的“协同挑战”演习。美国还邀请新、澳、文莱、印、印尼、日、韩、马、蒙、泰等10国派遣观察员参加该演习。2003年和2004年美国又同东南亚国家陆续举行了“肩并肩”、“金色眼镜蛇”、“对抗虎”和“卡拉特”等多次军事演习。美海军还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文莱和菲律宾等国海军经常举行“海上战备与训练合作”系列双边演习。
在东北亚地区,横须贺是美海军最大的海外基地和唯一的海外航母港。驻扎在这里的“小鹰”号是美军惟一以海外基地为母港的航母。对美国第七舰队来说,横须贺基地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的海军修理厂能修理包括航母在内的各种舰艇。横须贺作为航母基地,条件得天独厚,附近有厚木机场可供使用。横须贺海军基地是美军控制东北亚最强有力的支撑点。位于朝鲜海峡南口东部的佐世保港,也是美国第七舰队的重要海军基地。佐世保可谓朝鲜海峡的门户,扼朝鲜海峡,水深港阔,地势险要,是美军控制东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基地。美军认为,佐世保比横须贺更接近南中国海和印度洋,战时可以控制俄海军通往金兰湾的航线。佐世保和横须贺分别位于日本东、西海岸,互为犄角,是控制朝鲜海峡的“钥匙”,一旦有战事发生,这两个基地将构成美军的第一条战线。
日本的太平洋海洋扩张战略日益凸显 不断强化日美同盟关系中的海上安全合作
日本在冷战时期应美国要求提出了确保1000海里航线安全战略。20 世纪70年代末,美国希望日本海上自卫队能担负起防卫从日本本土起到 1000 海里以内的海上交通线的责任。1981 年,日本首相铃木善幸访美,正式接受美方要求,答应由日本海上自卫队承担保卫其2条1000海里海上航线的责任。随后,在1983年出版的日本《防务白皮书》中第一次明文写上“日本周围数百海里、海上航线一千海里左右的海域为日本防御的地理范围。”日本将保护在该海域内执行任务的美国作战舰艇和向日本运送物资的外国船舶的安全。这里所说的海上航线,主要是指日本以南一千海里的东南、西南两条航线。东南航线指日本横滨——塞班岛——关岛一线;西南航线指日本宫岐——巴士海峡一线。在日本看来,只要能确保这两条海上运输线的安全,就能保障战时国民生活和作战物资的最低需要。而 1000 海里以外至美国、中东、澳大利亚的航线安全由美国海军负责,这样整个太平洋海域的主体航线在总体上得到了保护。
冷战后,日本认为随苏联解体北方威胁减弱,但发生地区争端的可能性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危险却在增加,日本正面临多方向、多类型的威胁。其海洋防卫战略指导思想由“保卫北方”转向“防御西方”,同时把中国作为防范和牵制的重点。因此,日本加快了军事力量建设的步伐,不断拓宽自卫队职能。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已成为亚洲除美国海军外最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其军事战略已基本完成了由美国海军补给力量向“独立作战”力量,由近岸、近海防御向海上歼敌、远洋积极防御的转变。与此相适应,日美双方在海洋战略上互为补充、互相支持的特点更加明显,表现在日本追随美国主动参与海外军事行动的强度和频率进一步增强;日本进行法律调整,修改和平宪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日本和美国在东亚海域采取一致行动的可能性增加,并进一步加强了对钓鱼岛的控制。
大陆架延伸战略引人注目
日本海洋战略和海洋政策最核心、与周边国家争议最大的就是大陆架政策。自1983年7月日本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0年多来,日本海洋调查船航行数十万千米,日本已初步认定太平洋上约65万平方千米的海域,有望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获得巨大的海洋权益,届时日本的陆地国土、海洋国土和专属经济水域总面积将达到447万平方千米以上,位居世界第六位。从战略意义上来说,日本拟申请的大陆架海域还包括中国向东、东南深入太平洋、美国向西进入东亚以及俄罗斯南下的必经通道。在日本大陆架延伸计划中,有领土争议的钓鱼岛群岛和独(竹)岛被单方面圈定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界线之内。同时,日本还进一步加强了对冲之鸟岛、钓鱼岛等争议海区的实际控制。此外,日本还欲借全面调查大陆架之机,参与制定一套符合太平洋海底地形的大陆架科技指标,以推动国际海洋法秩序的形成,并在这个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争取本国海洋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