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海权 字号:
过热的南极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22 11:18  | 文章来源: 香颂

美国在南极的军事化研究这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在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中,有一种新型武器“电磁武器”的研究开发项目。目前,美国开发研究的电磁武器种类已经不少,南极特殊的地球磁场条件,成为美军用来进行电磁武器研究的一个重要区域。 此外,美军还很有可能在南极进行气象武器的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军方就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气象控制比原子弹还重要”的观点,而南极在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南极是全球的主要冷源,它通过大气环流、大洋环流和碳循环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为美国研究气象武器试验提供了便利。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各国纷纷加强在南极军事性活动及相关研究,这无疑会使南极的非军事化面临相当大的压力和挑战。

到目前为止,《南极条约》还在发挥其法律效力,南极大陆上不得进行军事活动,但这并不能排除各国打“擦边球”,在南极大陆附近变相展开军事行动。

主权争端的存在是南极非军事化的主要障碍。众所周知,军事力量将在新一轮的南极争夺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南极条约》签署以前有七个国家(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智利、阿根廷和挪威)对南极提出了主权要求。由于各国所主张的领土出现重叠,所以使得各国在南极摩擦不断,争吵激烈,甚至还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如1952年的英国和阿根廷的霍普湾冲突。基于当时那种情况,就非常需要制定出一个争端各方都能接受的制度来规划各国在南极的“领土与主权”,《南极条约》应运而生。条约规定,各国应在其核心条款——第四条冻结主权原则的要求下和平利用南极。这一冻结原则可以说得上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它对各国的主权要求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很明显是各国相互妥协的产物。

由于《南极条约》第四条款只是冻结了各国的领土主权要求,它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各国的主权要求,因此,《南极条约》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南极的主权争端问题,这便为以后各国的主权和资源争夺埋下了隐患。在南极进行具有军事目的的行动和一定数量的军事存在是构成国家主权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各国才会在南极的活动中保留了大量的军事人员,并坚持由海军来负责其后勤保障。以美国为例,据《今日美国报》透露,在南极大陆的美军空中能力十分强大。这支空中力量主要由纽约州空中国民警卫队第109空运联队和太平洋空军第13航空队南极支援特遣队组成。2005年,经五角大楼特批,太平洋空军专门组建了隶属第13航空队的南极支援特遣队。该部常驻新西兰,专门负责空军战机飞往南极的行动。当然,由于《南极条约》规定任何国家都不得在南极大陆驻军,因此,驻南极的美军自然不能打出正规军的旗号,而由国民警卫队来承担,并将指挥权归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科考项目极地办公室的旗下。毫无疑问,美国此举是为了在必要时能够快速对涉及到美国利益的南极问题进行军事干预。

      1   2   3   4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