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海权 字号:
过热的南极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22 11:18  | 文章来源: 香颂

——南极非军事化面临挑战

作者:石伟华 郭培清

各国在处理南极问题时应保持理智和克制的态度,从全人类的福祉出发,妥善处理南极的主权和资源问题。应该指出的是,在当代国际社会还没有出现能够替代《南极条约》的其他条约或者协议的情况下,保持南极的和平和非军事化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在南极,那些所谓和平目的的科学研究可以现实地转化为军事用途。当然这都是可以公开的活动,而那些被各国秘密进行且不为人所知的军事性活动,却不知道还有多少。

《南极条约》本身的“缺陷”为某些国家在南极进行军事活动提供了依据。《南极条约》虽然规定了在南极禁止任何类型的军事活动,但是,在第一条第二款中却又设定了专门允许为了科学研究或其他和平目的而在南极使用军事人员和军事设备。这一限制性条款的设立,主要是为了那时由各国海军所承担的南极后勤保障能够继续进行下去。因为当时包括美国、阿根廷和新西兰等国在内,大多数国家在南极的基地和科学考察活动的后勤保障是由各国海军负责的,所以条约才专门设立了允许使用军事人员和军事设备为科学研究和其他和平目的服务这一规定。但是这一规定却为各国在南极的军事存在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然而,更加困难的问题还是那些带有军事意义的科学研究项目,因为《南极条约》并没有制定区分军事性研究和非军事性研究的条款,而且对这些研究活动进行严格的区分也是很困难的。如南极洲上层大气物理研究对国防通讯系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该项目一直为美国国防部所支持。此外,在海冰下所进行的关于声音传播的研究则对海军的通讯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所谓和平目的的科学研究可以现实地转化为军事用途。当然这些都是可以公开的活动,而那些被各国秘密进行且不为人所知的军事性活动,却不知道还有多少。

1   2   3   4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