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日本却积极关注南海问题,成为影响南海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
日本在地理位置上距离南中国海争议区十分遥远,即使发生军事冲突,也不会对其国家的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长期以来,日本却积极关注南海问题,成为影响南海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日本近年来从各种非敏感、非传统安全领域入手,借着打击海盗活动、毒品走私、非法移民等跨国犯罪的名义,频繁派遣舰船进出南中国海,以此将军事力量直接并长期渗透至东南亚地区。
日本关注南中国海争端主要出于以下考虑:首先,争夺地区主导权,增强地区影响力,向政治大国迈进。长期以来,日本将中国视为其在实现其亚太战略的重要竞争对手。作为一个在经济上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日本迫切要求取得与其经济地位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为此不惜代价争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扩大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和主导力,获得东南亚国家的支持。日本认识到,南海问题作为亚太地区的一个焦点,其解决结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有关各国的国际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的分配。因此,日本便以“确保海上航行自由”,“反对使用武力”等为借口,积极介入南海问题,并在暗中支持有关争端国家与中国对抗,积极促进南海问题国际化。
其次,确保所谓的海上交通安全。南中国海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日本每年经南海海域的进出口货物,约占其贸易总额的35%和38%,其每年大约有90%的进口原油都要经过南沙海域。一旦这一重要的海上通道被阻断,那么日本的经济将马上陷入瘫痪。此外,日本也觊觎南中国海的石油资源,近年来,日本石油公司积极参与到与越南等国合作勘探开采石油中,疯狂掠夺南海的石油资源。随着在南海攫取的经济利益越来越多,日本更加不会放松对南海问题的关注。
第三,中国和日本之间还存在着一个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日本担心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以及解决争端的方式会用在钓鱼岛问题上,因此日本想借南海问题拖住中国,以增加在钓鱼岛问题上与中国抗衡的筹码。
日本对南海问题的关注与美国类似,其关切的表达主要是在1995年美济礁事件之后。“但至今日本政府并未针对南海问题发表一个完整的官方政策声明。”日本在实践方面更侧重以维护马六甲海峡和南海航行安全为由,通过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在海洋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进行渗透。
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中国海,都是印度的利益范围。
自冷战结束后,印度大力推行“东进政策”,努力把自己的势力和影响从印度洋扩展到东南亚和南中国海地区。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曾经宣称:“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中国海,都是印度的利益范围”。2000年以来,印度明显加强了针对南中国海的活动。
2000年,印度海军穿越马六甲海峡,开赴南中国海,与新加坡、越南、日本和韩国海军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联合演习结束后,印度海军的军舰不但没有离开南中国海,反而与从印度本土开来的海军战舰首次在南中国海举行单方面军事演习。这标志着印度的军事势力已经直接介入南中国海地区。
印度在1996年加入了东盟地区论坛,为其介入南海问题奠定了政治基础。印度与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东盟国家签订了军事合作协定,加强联合军事演习,对东盟国家优惠销售武器,进行各种形式的军事援助,这些措施增强了印度与东盟国家的信任,加强了双方的联系。
印度积极配合美日在南中国海的行动,加强与美日的合作。美印两国加强高层互访,支持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在中美军机相撞事件上印度偏袒美国;9.11事件后,印度积极支持美国反恐斗争,加强双方情报方面的合作,与美国多次举行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印度以打击海盗为借口加强与日本在马六甲和南中国海地区的军事合作。马六甲和南中国海区域是海盗袭击事件多发区域,而目前南中国海周边各国因种种原因对海盗打击不力,这就为日、印外部大国借此问题插手南中国海事务提供了机遇。印度海军借救援了一只被海盗劫持的日本货船加强了与日本在反海盗方面的合作,并于2000年11月举行了首次反海盗联合军事演习。目前,两国在南中国海地区的合作已得到了显著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