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26日,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在东盟部长级会议上说:东南亚地区一个正在逼近的挑战位于南中国海。美国对各方的领土要求不表示立场,但美国强烈反对使用武力来解决问题。1994年10月,美国国防部长威廉·佩里表示南海领土争端很多年以来一直是紧张局势的一个根源,并给未来造成了不安。他说:“如果在南沙群岛的领土争端爆发为冲突,它有可能对地区稳定造成破坏性打击,而且可能对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至关重要的海上交通线构成威胁。煽动性的声明和军事部署加剧了紧张气氛。它们还可能妨碍有可能有助于减少紧张的自然资源开发活动”。
尽管美国对南海问题的关切开始增强,但在1995年美济礁事件之前,“美国在实际作为上仍采取不介入之立场”;而事件之后,“美国之不介入立场有所改变。美国转而采取一个有限介入的政策……美国的南海政策在作法上有所改变。”美济礁事件发生不久,在美国民主党思想库“进步政策研究所”和共和党思想库“传统基金会”的共同影响下,美国国务院发表了南海政策声明,该声明原文如下:
美国对因片面行动和相对反应而引起的南中国海地区紧张形势表示关切。美国强烈反对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解决领土争议;同时呼吁所有争端国保持克制,避免采取导致动荡的行动。
美国对南中国海和平与稳定的维持有持久的利益。美国要求所有争端国在考量各方之利益,以及促进区域内之和平与繁荣之方向上加紧与处理争议主张问题相关之外交努力。美国愿意为所有争端当事国认为有所裨益的方式提供外交协助。美国重申对1992年《东盟南海宣言》的支持。
维护航行自由是美国的基本利益。所有船只和飞机在南海不受阻碍的航行,对于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繁荣是必不可少的。
美国政府对南海内不同的岛、礁和暗滩的主权争议主张之法律观点不采取任何立场。但是,美国对南海地区任何有违国际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海洋主张或海上活动之限制表示极为关切。
美国政府的上述声明,虽然没有公开指责任何一方,但从其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它主要是针对中国而发表的。“美国南海政策中的第二个变化是,开始倾向于认为有关南海问题挑战或威胁是中国引起的”,美国政府在一些新闻媒介和国会议员的压力下,开始表现出支持菲律宾的倾向。
美国南海政策的第三个变化是,对解决南沙纠纷表现出明显的干涉倾向。1995年6月16日,美国国防部负责国际安全事务的副国务卿约瑟夫·奈在日本表示,如果南沙群岛发生了军事行动并且妨碍了海上航行自由,美国就准备进行军事护航,以确保航行自由。这是美国政府要员第一次表示美国可能对南海问题进行军事干预。1995年8月,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文莱参加东盟会议时多次表示,亚太国家面临确保南海地区航行自由与稳定的挑战,世界航运的四分之一要通过这条重要的海洋通道。维护航行自由是美国的基本利益,美国要求涉及南海争端的各方通过对话解决争端,美国愿意以任何方式提供他们认为是有帮助的支持。1996年12月12日,驻太平洋美军司令约瑟夫·普吕厄海军上将说,斯普拉特利群岛争执各方都声称拥有南中国海的资源,这有可能会引起摩擦,美国正密切注视那里的事态发展。
基于上述分析,美国南中国海政策可以基本上归纳为:在有争议的领土主权要求问题上不表示任何立场;应当和平解决斯普拉特利(南沙)问题;美国反对用武力作为解决争端的手段;达成的任何解决办法都不应影响在整个南中国海海上的航行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