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是文字。在“埋祭”出土的玉板牌位上,南京考古学家王少华先生认为“此刻文形态,与甲骨文是同体系的”。“明显的可以认出几个字义:日、月、山、祝,以及航海、耕作工具。”说明殷逃亡者在拉文塔从事农业耕作,并有过航海活动。
此外,还有可能是殷人遗留在美洲的殷商盛行的饕餮图案,和殷人同时逃往美洲的淮夷所带去的虎神崇拜等等。
饕餮,传说轩辕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后来,饕餮变成了图腾,刻于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
那么,殷人究竟是怎么到达美洲的呢?
说来简单,是偶趁黑潮海流漂达美洲的。
殷人下海的时间,有记载“惟十又一月,……伐海眉(殷溃军被赶到这里)”,即在殷历“十又一月”,也就是现今的阳历10月。殷溃军下海航行方向是朝东走,但是,这时东北风已起,渤海之南,沿岸有了南去的沿海流,殷溃军只能随风沿海岸漂至浙江舟山群岛一带。谁知,至此遇上了一股常年横向日本的一条黑潮支流;顺流东去,航至日本南方海域后,即进入了东北向的通往美洲大陆的一道天然桥梁——黑潮海流的主干流。船到此海流上,就会不由自主地向东北顺流漂去。这是北太平洋通向美洲的唯一航路,别无他途。黑潮在太平洋中犹如一条大河,其流宽约30海里,平均水深400米,舟船顺着这条“河流”或快或慢地漂去,有风就快,无风也能随流慢慢漂走。因为有着一定方向的流速,所以舟筏不会漂失别处,只会顺流东去。待到北纬40°~50°附近,便接上西风漂流。舟筏至此,就会航向常年顺风顺水的这条西风漂流东去,可谓“一帆风顺”了。
当舟筏漂至距北美洲海岸300千米~400千米处,海流遇岸就分成两支:一支较小的海流向北流向阿拉斯加;较大的一支则顺美洲大陆南下称为墨西哥暖流。殷人东渡美洲路线,就是沿着黑潮海流、西风漂流,最后是墨西哥暖流而到达墨西哥拉文塔的。
后世多次的模拟航向路线无一不是这样走去的。如果偏离这条航路就会迷失在太平洋中,日本有条渔船就在乱风乱流中毁灭在北太平洋上。殷人由于是航海民族,有着一定的航海知识,同时,又是有组织地做了充分远航的准备工作,所以才能到达墨西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