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航海 字号:
夏代:船系成型、定向航行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3 14:16  | 文章来源: 香颂

金祖同《殷契遗珠》五五六片之卜辞,其释文为:“贞:追凡;贞:凡追”。“贞”,吉卦。“追”,追逐。整句释为:“挂帆追赶,或释追赶帆船”。此为殷商时已有风帆之二证。

在航海技术方面,殷人对季风和气象变化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已开始利用海流和潮汐进行航行。殷人用仰观天象以定船位的方法对方位之学已很精确,其12方位制,在3000年后的今天仍在应用。

商朝时,各方国及部落时叛时降,为此多有征伐行动。用船方面,就有“王其涉河”、“王其纤舟于河”等甲骨文字的记载。还有用船来追赶逃亡奴隶的记录。据《史记·殷本纪》载,盘庚时还有“徙都”之举,“渡河南”,用船规模不会太小。到了商代中后期,东征西讨,渡江涉河则更为频繁,渡河人数动辄以万乃至数万计。难怪当时就设立了专管船只的官员“大史”和“小史”了。

公元前1046年,即周武王灭殷的一场战争,从其使用的军运舟船来看,武王率兵车300辆、虎贲(先锋)3000人、甲士45000人,还有八个方国的联军,乘坐征调当地民船47艘(《初学记》),在狂风大作、一片昏冥中(《淮南子·览冥》),一昼夜间所有人马渡过黄河。孟津从车马甲士来看,渡河非大船莫办。《史记》说,武王伐纣“白鱼跃入龙舟”。水急鱼跳,足见渡河船载量之大,吃水之深,横流之急,渡船之大而坚固,可想而知。这从内河航船性能之优良,已见殷商海运之一斑。

航海发达,海洋文化亦随之昌盛,殷商以海贝为货币就是一例。商代有“易(赐)贝”、“取贝”“囚贝”(俘贝、获贝)的记载,更有“赏贝”的记事。甲骨文贝字、金文贝字都象其形。许多甲骨文字中,如贮、买、卖、宝等都以贝字为偏旁。贝货币以“朋”计算。五贝为一索,两索分挂左右各为一“朋”。一朋是五贝。贝的价值很高,对大臣赏赐一次也不过十朋。因为那时的贝、朋已具备了货币的诸种职能,以贝为价值尺度。贝是流通手段,也是支付手段,贝已成为财富的象征。郑州白家庄的早商墓中,出土有460多个海贝。殷墟墓葬中殉贝则更多。公元前12世纪中叶一个小王室墓中就出土贝6000余枚。山东益都苏阜屯一号大墓中发现3790枚海贝。远在山西保德林遮峪商后期墓中出现铜贝109枚、海贝112枚。殷人信鬼,认为死后也可用贝来购物。

殷人·美洲——一个消失三千年的真实故事

这个故事要不是殷人后裔在美洲的发现,谁也不会知道人间还曾发生过这样悲壮的族群遁海逃亡事件。

怎么发现殷人后裔的呢?

20世纪初至今,在将近一个世纪中陆续发现的。

1983年,中国夏商史专家、北京大学邹衡教授赴美洲讲学。他回国后,给笔者来信说,有一次,应邀参加一年一度的印第安人节日晚会。会上,邂逅了一位印第安人中学教员。这位教员曾亲切地对邹衡说,他的“祖先是殷人”。邹教授很惊奇,问他为什么不说是“汉人”或“唐人”,而单说是“殷人”?这位印第安教员回答说:“我们是世代相传的”。

此外,中国《人民日报》记者在美洲印第安人乡村访问时,也有过遇见“殷人后裔”的传闻。

这就难怪,《墨西哥述略》一书的作者——20世纪初出使秘鲁的参赞谢希傅时说,他在墨西哥时,“其称华人曰‘拔山拏’犹译同乡也。或谓美洲西土未辟时,墨地已先立国。亚洲人或乘舟风漂而来”。

在《中华祖先拓荒美洲》一书中,也记载了1910年清政府时发现殷福希族请愿的事。一而再,再而三的传闻和面叙,决非子虚乌有。

此外还有什么直接的证据吗?有。

进入了青铜时代。

      1   2   3   4   5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