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极地 字号:
马来西亚与“南极问题”二十年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2 15:25  | 文章来源: 香颂

政策演变

从1983年“南极问题”被提上联合国大会的议程到2005年马来西亚主动建议将“南极问题”从联合国大会的议程中排除;从马来西亚挑战南极条约体系到加入《南极条约》被提上马来西亚的议事日程。为何在20多年间马来西亚的南极政策前后发生了如此巨大变化?

首先,谋求国家利益是马来西亚南极政策演变的根本原因。马来西亚之所以在初期作为南极条约体系的挑战者出现,主要是基于维护马来西亚的南极利益和提高其国际影响力的考虑。1983年马来西亚将“南极问题”提交到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社会每年一次对“南极问题”的讨论,马来西亚的名字逐渐和南极事务联系在了一起。因为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东南亚的地区小国,马来西亚没有足够的国家实力来支持其开展大规模的南极科学考察。马来西亚通过南极问题“国际化”,将南极设计成“人类共同财产”的方式来分享南极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但是这种方式遭到了南极条约协商国的坚决反对,收效甚微,所以也就导致了在20世纪90年代,马来西亚逐步放弃挑战南极条约体系的立场,开始向着建设性合作的方向转变。此后,马来西亚在处理与南极条约组织关系时逐步改变了敌对的立场,通过对话合作,开展南极科学考察和相关研究来提升马来西亚在南极事务中的发言权。

其次,国际社会议程的变化是导致马来西亚南极政策演变的外部条件。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了全球变暖,引起了南北两极的冰川大量融化,使得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现象开始出现,南极环境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明显。为此国际社会保护南极环境的呼声高涨,关于南极问题的讨论也随之由强调南极资源的平等开发转向保护南极独特的自然环境及其依附生态系统。正是基于这种国际社会大环境的改变,马来西亚也调整了其南极政策,从关注南极条约组织的矿产资源开发,转向了批评其在南极环境保护方面缺少责任感,在应对日益增加的南极旅游活动时措施不力,在规范各国的科学考察活动方面没有尽到应有义务,造成了南极环境不可估量的损失。

再次,历史上其他国家处理与南极条约协商国关系的方式为马来西亚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南亚国家印度在处理与南极条约体系关系方面的做法为马来西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印度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在联合国大会上建议将南极交由联合国来托管,但遭遇了失败。此后印度逐步改变了其南极政策,积极地开展与南极条约协商国的合作,参与南极科学考察研究,建立印度的南极考察站,最终于1983年加入《南极条约》,并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在南极事务上获得了印度的“话语权”,维护了印度的南极利益。尽管马来西亚在初期不可能像印度一样进行独立的南极科学考察活动,并建立自己的考察站,但是印度的这种参与模式给了马来西亚一定的启发。

      1   2   3   4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