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航道”探险史回眸
西北航道探险源于新航路开辟运动。因为绕过非洲好望角通往东方的航线已被葡萄牙和西班牙垄断,当时欧洲国家特别是英国、荷兰等国希望寻找一条从北方到达中国和印度的航路,西北航道因此被撩开神秘面纱。严酷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探险英雄。
自1497年意大利探险家约翰?卡博特父子受雇于英王亨利七世,探索西北航道的海上之行以失败结束后,几个世纪以来,西北航道的寻找之旅充满了苦难和风险。
1576、1577和1578年英格兰商人兼航海家的马丁·弗罗比舍对西北航道先后展开三次探险。除了在西北航道路线探寻上一无所获外,弗罗比舍历经千辛万苦后带回的自认为是金矿的石头也被证明是毫无价值的废石。
1610年,英国探险家哈得逊率领“发现”号沿哈得逊海峡南部和哈得逊湾的东部路线航行。不幸的是,22名探险队员只有少数人幸存,包括哈得逊在内的大多数队员殒命北极。
1615年夏天,英国探险家拜洛特和巴芬率领船只沿格陵兰岛和史密斯海峡西海岸探寻西北航道。他们从兰开斯特海峡折向南,发现了拜洛特岛和巴芬岛。但他们没有认识到兰开斯特海峡不是一个海湾而是一条海峡,错误地判断戴维斯海峡北部的水域没有航行的可能,与西北航道失之交臂。
近两个世纪后,英国人帕里于1819年、1821年和1824年展开了对西北航道的三次探险。在首次探险中,帕里几乎到达了西经113°子午线地区,虽然较为遗憾的是他未能成功通过西北航道,但帕里却证明了兰开斯特海峡实际上是一条海峡,是让众多航海家魂牵梦萦的西北航道的重要入口。1821年,在福克斯湾(现今叫福克斯海峡)的西海岸线附近寻找西北航道的过程中,帕里又发现了除兰开斯特海峡外的西北航道的另一入口——弗瑞赫克拉海峡。帕里的第三次探险是由英国海军部支持的,他试图延续第一次的探险路径,寻找一条能够通过利金特王子湾的通道。但这次航行并没有发现西北航道的西部入口,帕里以失败告终。
1829年,约翰·罗斯在一次个人探险中,取道兰开斯特海峡成功地进入了利金特王子湾,而这里也就是当年帕里为寻找西部入口失败的地方。罗斯到达了利金特王子湾,在穿过拜洛特海峡后,9月底受困于布希亚半岛附近,然后他花了三个冬天的时间,试图在这里寻找一条西部通道,却未能如愿。
进入19世纪中期,北极探险的推动力已由过去的追逐商业利润转为民族主义和体育精神,当时普遍认为,首先打通西北航道将证明本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强大。1845年5月19日,英国海军部派出富有经验的北极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出行,英国政府为此组织了盛大的欢送仪式,人们对这次探险寄予厚望。但最终结果是,约翰.富兰克林和他的船员共129人无一生还,酿成北极探险史上最大的悲剧。
在西北航道的探险史上,有五个第一是永载史册的:
第一次探寻西北航道的欧洲人:约翰·卡博特父子
1497年5月20日,受令于英王亨利七世的卡博特父子率“马修”号和18个成员,离开布里斯托尔向西航行。此次探险以开辟去东方的新航路、获取香料为目的,他们采取等纬度航行法,一直把航线保持在北纬52°的纬线上。6月24日,他们发现了陆地,卡博特称其为“首次见到的陆地”。后来亨利七世则把卡博特“首次见到的陆地”改名为“新发现的陆地”,即纽芬兰(Newfoundland)。至于卡博特父子的第二次远航探险,根据英国史学家伊莎贝尔·巴克利和西班牙地理学家拉斐尔·帕拉西俄斯的研究,此次探险从布城出发后驶向西北,先后经过了格陵兰岛、巴芬岛、后来由法国人卡提耶尔命名的圣劳伦斯湾,绕过了上次发现的纽芬兰,沿大陆海岸线继续向西南航行,一直到了马里兰(美国)后直接返航。在第二次航海中,老卡博特不幸丧生。在英国人的心目中,第二次探险耗费巨大,无任何收益,得不偿失。尽管当时的卡博特父子对西北航道的探险是以失败告终,但是作为这条航道首次探寻的欧洲人,卡博特父子的在西北航道探险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第一位证明西北航道存在的探险家:罗伯特·麦克卢尔
由于西北航道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使得一段时期内西方探险家们并不能完全肯定它的存在,直到1853年爱尔兰海军军官麦克卢尔第一次通过麦克卢尔海峡,才明确证明了这条航道的存在。1850年,罗伯特·麦克卢尔沿白令海峡向东航行,途经阿蒙森湾,向北驶进威尔士王子海峡,在梅尔维尔子爵海峡附近因为恶劣环境的影响被迫停下来。1851年夏,麦克卢尔试图再次穿过梅尔维尔子爵海峡,又以失败告终。于是,他穿过威尔士王子海峡后,绕到了班克斯岛的北部。1852年,麦克卢尔成功穿过了麦克卢尔海峡。英国海军部为了表彰他对西北航道探险的贡献,特颁发10000英镑奖金。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麦克卢尔通过西北航道的整个过程中并非完全靠船只的通行(部分路线为步行),所以只是第一位证明这条航道存在的探险家。后人为纪念他,将位于梅尔维尔岛和班克斯岛之间的长达270千米,宽约90千米的入口命名为麦克卢尔海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