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能源论评
作者:武建东
天然气是比原油用途更大、更低污染排放、更加清洁、更为高效、更为方便、更为安全的理想能源。伴随着发达国家和产气国的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国际上已公认天然气将取代原油、煤炭成为21世纪第一能源。
根据2005年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联合组织的第三次石油资源评价初步结果,天然气资源量为54.54万亿立方米,其中海洋为15.79万亿立方米。资源评价还需要具体的勘探转化,但它为大规模开采中国海洋天然气建立了基础。中国海域有众多的含油气盆地,已经形成了渤海、珠江口、南海西部和东海四个油气区,而且管道输送很成功,例如天津塘沽与渤海西气田有46千米的海底管道联结,东海的平湖气田也通过386千米的海底管道与上海南汇联结。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三巨头目前在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等地都在开展天然气或液化天然气项目。市场预计2010年天然气将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达到6%左右,即中国天然气消费总量将达到1000亿—1400亿立方米,相当于届时替代过亿吨原油;如果达到发达国家的一次能源消费比重20%的水平,中国天然气消费总量将达到4000亿立方米,那么对石油的替代作用就会更大,因此发展天然气产业应该成为拓展海洋中国的重要战略内容。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6》提供的资料,2005年世界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为179.83万亿立方米,其中中东地区为72.13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40.1%;前苏联地区为58.32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2.4%;剩余探明储量位居世界第一的国家是俄罗斯,探明储量为47.82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的26.6%;伊朗和卡塔尔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4.9%和14.3%。2005年中国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为2.35万亿立方米,储采比47(年);美国为5.45万亿立方米,储采比仅为10.4(年)。通过上述资料分析:未来世界天然气的主要资源将过度依赖俄罗斯、里海地区、中东地区和非洲。中国、美国相对独立的天然气资源和产能构成了平衡未来全球天然气供需走势的重要杠杆,中美欧盟在天然气能源战略的协调将左右俄罗斯、中东、里海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国际政治地位。为此中国应力争构建一个以消费国为中心,消费国和产气国互为平衡的国际天然气定价机制和国际合作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