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海权 字号:
浅析海洋战略方向的军事危机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22 14:55  | 文章来源: 香颂

危机的国际性与管控的政策性

海洋的连通性注定了其与生俱来的国际性。海洋作为各国活动频繁、利益交汇的场所,其间所发生的危机必然涉及到濒海国家的海上利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国家海洋环境的安全。一个国家的海上军事力量的海洋活动(特别是在敏感的海域与时间内的活动)稍有异常,都可能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甚至带来政治、外交上的纠纷。因此,一个国家所面临的海洋事务往往首先是世界性的,其次才是本国的或区域性的。特别是当海洋争端引发危机,并可能导致海上军事冲突以至局部战争时,多种国际因素将不可避免地介入其中,从而构成更为复杂的国际背景,使海洋军事斗争具有更强烈的国际政治性。

海洋战略方向危机的爆发往往是由于岛屿主权、海洋权益等因素,或是由于大国之间在势力发展的过程中在海洋方向存在着战略利益冲突而引起的。这些危机爆发的诱因一般都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因此在对危机进行管控时,决策者必须把握政策性,对危机个案就事论事容易导致政策前后脱节、授人以可乘之机,造成今后决策上的被动。

危机的复杂性与影响的深远性

海洋方向军事危机的复杂性体现在其诱因的多样性、过程的曲折性、表现的对抗性与非战性上。

诱发海上危机的因素不仅体现在世界各国间的岛屿主权与海洋权益等争端上,冷战期间的超级大国争霸与现在地区霸权主义的海上扩张都有可能成为海上危机的诱因,而且一次危机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是海上危机复杂性的内在表现。

在当今历史条件下,海上危机在发生、发展与结束的过程中,不仅受到危机双方各种因素(包括双方决策者的素质、奉行的政策、所处的地区安全环境以及双方军事力量、尤其是海上力量的强弱对比等)的制约,而且很容易受到大国插手的影响,这往往使得本来很小的危机逐渐演变成国际性的事件,危机双方间的积怨越来越深。因此,这就要求危机决策者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尽量做出全面的决策,不授对方以借口与可乘之机。

日本国会更通过允许向海外派兵的三项法案,使日本向海外地区派驻兵力合法化,给亚太地区安全带来的影响不可低估。

海上战略安全环境是一个濒海国家在海洋方向上面临的国际与周边安全因素的总和与自身海洋安全因素作用的结果,它包括的主要方面有:国际战略格局对我国海上安全造成的影响;国际及周边主要国家在海洋方向奉行的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与主要活动;国家海上战略安全力量与海洋政策等。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我国现在面临的海上战略安全环境不容乐观。

首先,美国因素不容低估。为了因应亚太地区的局势变化,美国政府正在对其军事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将战略的重心从欧洲移向亚洲。可以看出,美国的亚太战略、尤其是对华战略中,对我的防范与遏制的力度不断加大。其具体策略是:实施TMD与NMD计划,调整美日韩军事联盟,强化美菲、美泰、美澳双边军事联盟,谋求在亚太地区建立类似欧安组织的所谓“危机管理机制”,以确保美国经济利益与政治主导权。在海洋方向更是采取了重兵围堵的策略,对我海洋方向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其次,日本因素悄然上升。日本是我国周边地区的主要海军国家,日本现在的海军力量与海军技术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由于经济上的强势,日本一直寻求成为世界政治大国。为了保护海上运输这条“生命线”的安全,同时也为了扩大自身的政治与军事影响,近年来,日本与美国确立了联合安全防卫的新方针,将其防御范围扩大到周边事态。日本国会更通过允许向海外派兵的三项法案,使日本向海外地区派驻兵力合法化,给亚太地区安全带来的影响不可低估。

再次,东盟国家戒心增长。东南亚国家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大。在这些国家看来,中国是亚太地区的大国,经济与军事实力都在不断增强。强大的中国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这是他们特别关注的。现在,“中国威胁论”在东南亚国家中有一定的市场,他们对中国军事力量、尤其是海军力量的发展有很大的戒心。

最后,印度醉翁之意不在酒。印度是印度洋地区的大国。近年来,其经济与军事力量发展都相当迅速。随着国力的增强,印度的地区霸权主义心态也逐渐显露出来,欲将印度洋变成内湖,将势力延伸到南中国海的意图十分明显。可以说,日益强大的海军实力以及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为印度海军的势力扩张打下了基础。

      1   2   3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