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attachement/jpg/site437/20100622/001111016a730d8aa40922.jpg)
撰文/肖鹏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世纪意味着权益的争夺,海洋权益关系着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中国在历史上曾有过惨痛的教训,如今又该如何应对海洋上的危机四伏?海洋方向的安全已成为各主要国家战略走向的重要考虑因素。当前,我国捍卫海洋权益的斗争形势十分严峻,我们目前还不能企求公正、公平、合理的世界海洋秩序,只能想方设法地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枯竭,人类开发海洋资源的能力与规模不断加大,围绕海洋资源争议而爆发冲突与危机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加大。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73年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开始酝酿,于1982年12月签署,1993年11月生效。经过旷日持久的争论产生出来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本身就是各国斗争与妥协的产物,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不合理性与不严密性,给各国各取所需、利用公约留下了空间,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的矛盾。这些矛盾使得国际纠纷和争端迭起,甚至导致战争危机,再加上各国之间原来就存在的各种海洋争端,海洋斗争形势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和严峻。当今海洋危机与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岛屿主权与海域划界争端
如今陆上疆界已经基本上划定,但在海洋方向,由于历史遗留的原因,或新近成立的国家的缘故,涉及岛屿主权、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划分还存在着许多争议。亚太地区就存在着世界上10个有名的争端岛屿中的5个,包括南沙群岛、钓鱼岛、北方四岛、日韩间的竹岛以及中俄边界岛屿。
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对海域划界根据具体情况所持的标准不同,存在海域划界纠纷的国家之间都倾向于按照于己有利的标准来划定,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众多的海域纠纷。国际边界研究所的负责人克莱夫•斯科菲尔德称,全世界425处海上边界竟有约265处没有得到正式的认同。这些矛盾导致了相关水域的渔业资源、石油和矿产资源开采权、以及具有战略意义的水上通道至今没有明确的归属。这种状况有时可能导致争端各方兵戈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