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海权 字号:
海权战略的深层困惑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22 14:47  | 文章来源: 香颂

作者:刘中民 赵卫东

伴随《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后,国际海洋秩序及其斗争方式和手段的深刻变革,过去相对沉寂的中国海权问题研究成为近年来中国国际战略研究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课题,并出现了可喜的学术争鸣。有的学者从中国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利益和安全战略的需要出发,疾呼中国需要发展海权,并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有的学者则从地缘政治制约性、综合国力的支撑能力与霸权国冲突的风险等角度,主张要避免进入“海权的误区”。这种思想分歧集中反映了关于中国海权战略所面临的深层次的思想困惑。

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地理相对不利的国家,如何在防止海上霸主和陆上强国结成反对自己的联盟以及保持稳定的国内环境的同时,成为一个濒海强国参与国际政治的决策?

从地缘政治层面考虑中国海权发展战略,首要考虑的问题是,中国作为陆海复合型国家所面临的制约性问题。从中国历史上来看,由于来自北方陆地边疆的压力,中国历代王朝始终把防务的中心以及主要精力和财力用于维持陆疆的安全,而从明代中叶以来中国开始面临来自陆海的双重压力,并在清代演变成日趋严重的“塞防”与“海防”危机并存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地缘政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不仅未能实现战略集中基础上的对外开放与发展,而且在安全方面深受陆海复合型国家双重易受伤害性的困扰。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在我国西北边疆形成的安全压力和美国的海上封锁对中国的安全和战略空间构成了双重挤压。

冷战的结束使中国长期以来面临的地缘政治处境得到了极大的改观,苏联解体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持续发展,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国家建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尤其是在打击三种极端势力方面进行的有效合作,使我国北部陆疆的安全环境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并出现了和平、稳定、友好、相互信任的局面;这不仅意味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更重要的是,战略的集中、双重易受伤害性局面的摆脱成为可能;目前,中国与南亚陆上周边国家虽然仍然存在中印等边界问题,但总体态势是好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西北和西南陆疆的安全环境是建国以后甚至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从而也为中国相对集中力量发展海权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战略机遇期。当然,继续加强与俄罗斯、中亚、南亚国家的合作,为中国海洋发展战略创造更好的地缘政治环境,仍然是中国最高决策者和外交部门需要处理的重要议题。

1   2   3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