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汉贯穿全书的主要理论是,在海权与陆权之间,严密彻底的海军封锁,常常证明远较一支常胜的陆军更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就像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的那样:“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海权论》一经出版,立即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和赞赏,奇怪的是,其在欧洲引起反响比在美国热烈得多。图书出版之后不久,就先后有了德文、日文、法文、意大利文、俄文和西班牙文的译本。主张海军扩张的人们犹如“增加了新的武器与弹药”,尤其在英国,德国和美国,书中的理论被媒体频繁引述。这主要是因为马汉的《海权论》出版的太“恰逢其时”了,当时的世界,正处在列强争雄的时代,强国们都在争相扩张海军和开辟新的殖民地,并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正像一位英国作家说的那样,马汉的书“犹如火上浇油一样,使每一个地方扩张殖民地的主张都振振有词。”
在英国,马汉受到广泛的尊重和赞叹,评论家们认为《海权论》是赞扬“英国伟大的福音”,马汉的传记作家普鲁斯敦更指出这本书“简直好像是应英国内阁之命而写的一样,因为书中明明白白的就是在支持英国内阁所有的愿望。”一位英国的海军将领针对1900年之后英国海军实力的增强发表言论:“我们既不感谢保守党,也不感谢自由党;除了马汉之外,我们谁也不感谢。”因为《海权论》出版之前,英国海军正因为财政问题而受到漠视,人员数额缩减至极限,海军力量大幅消减,马汉在《海权论》中一再强调英国增强现代化舰队的必要性,对于英国海军后来的改组与强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海权论》对于德国和日本的刺激作用也非常明显,马汉的另一位传记作家曾写到:“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出来,马汉在临终前的几个月中,为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深感烦恼,因为他自己在无意中刺激了德国海军的成长。”在日本的情形也相差不多,当时日本舰艇上每一位舰长都配发一本《海权论》,作为必需的装备之一。日本人急于学习西方的方法,因此纷纷与马汉通信,询问如何建立新式海军;舰上大炮的口径应该是多少等问题。日本军方曾打算重金聘请马汉担任海军顾问,被马汉婉言拒绝了。日本军方只好根据他著作中提到的理论,亦步亦趋,并一一付诸实施。很快,日本成为了亚洲地区实力最强的“海权国家”。
当然,马汉有关海洋的理论,包含着浓厚的强权色彩与逻辑,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中,还透射了对于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溢美之辞,公开宣扬“强权即公理”的丛林规则,这都是我们必须加以唾弃的思想。尽管如此,马汉的海权论思想不仅对于我国现行的国家政策,而且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理论,尤其在扩展国家主权与权益的内涵方面都存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