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attachement/jpg/site437/20100622/001111016a730d8a70d050.jpg)
文/姚海科
中国人形容一个人的文章有力量,会用“用笔如刀”“气挟风宙”等词语,不过要论文章的力量,恐怕无人能与美国近代军事学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 Mahan)相比。他的作品被公认为“比一支联合舰队更为强大有力”。评论家形容马汉:“超级战舰都是他的儿女,十六英寸口径巨炮的怒吼只不过是他呼声的回音”。 美国总统罗斯福称马汉是“美国生活中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与《论语》、《君主论》、《资本论》或《物种起源》这些经典巨著一样,马汉和他的海权思想改变了世界。
使马汉享有盛名的是他于1890年出版的《一六六〇年至一七八三年间海权对历史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简称《海权论》一书,与他后来出版的《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1793-1812》和《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一起,并称“海权论三部曲”。《海权论》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具燃烧性”的理论思想,马汉在建立现代海军的成就上,比全世界任何一个人的贡献都大。就历史著作来讲,恐怕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海权论》这样对世界历史发生如此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马汉首次明确的提出:“自有史以来,海权都是统治世界的决定性因素,任何国家要称霸世界,并在国内达到最大限度的繁荣与安全,控制海权为首要之务。陆权国家,如果没有出海口,无论其国土如何广袤,最后终难免于衰亡的命运。一个国家如果能用海军力量控制了海上平原,并保持强大的商船队,则全世界的财富资源,便都可以供他役使。”
提出如此“疯狂”理论的马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他极不像一个革命者或一个战争狂人。马汉生于1840年,他的父亲是美国西点军校军事工程学与土木工程学的教授,马汉本人毕业于设在安纳波利斯的海军军官学校,后来成为一名职业海军军官,担任一些颇为单调的职务,在此期间马汉参与过南北战争的直接战斗,但其作战经验颇为有限。好在不久之后,他因勤务关系先后到过巴西与远东,也曾去欧洲旅行,这多少增长了马汉的见闻与阅历。完成这些旅行之后的十五年间,马汉丝毫没有突出的表现,唯有在1883年,马汉奉命写了一本与南北战争期间海军战史有关的书,书名叫做《海湾与内陆河流》,篇幅不多,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此之后,马汉终于迎来了一次机会,这使他日后声名远扬,并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当时,美国在新港地方设立了一所国防学院,一位海军军官鲁茨(Stephen B. Luce)邀请马汉到该校讲授海军战术与战史。得到这样的工作,马汉本人也是非常欣喜的,因为他在服役期间一直郁郁不得志,对于海军中繁杂的公务,马汉早就深感厌烦,他的军衔不过是一名上校。所以马汉非常愉快的接受了去国防学院任教的这项任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