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海权 字号:
联合国“无权”管辖的南极洲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22 11:13  | 文章来源: 香颂

因为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南极洲成为了人类最后发现的大陆。1738年法国人布韦、英国人库克最先到达南极大陆周围区域。1821年美国人帕尔默、沙俄人别林斯高晋、英国人布兰斯菲尔德分别发现了南极大陆(至于谁先发现南极大陆,直到今天仍无定论)。1908年,英国首先对南极提出了主权要求,接着,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挪威、智利和阿根廷根据先占原则和扇形原则(扇形原则是英国于1908年提出的。即以南极的极点为顶点、以通过该国东西两条相关的经线为腰、以两条经线区域内的最北端的纬线为底,所形成的扇形范围归邻接南极的国家所有,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表示赞成)也对南极提出了主权要求。到20世纪50年代初,上述七国已对83%的南极大陆提出了领土主权要求。最有国际影响力的美苏(俄)两国对此一概不予承认,但也未提出自己的领土要求,并声明保留自己提出主权要求的权利。这期间各国纷纷派出探险队,为争夺南极主权做准备。南极争夺愈益激烈,英国和阿根廷甚至发生了武装冲突。为防止南极冲突,1955年10月16日印度提出将南极交给联合国托管,但美国对此坚决反对,因为美国一直没放弃主权欲求。在所有的南极考察国中,美国考察过的土地最多,大约占南极洲的80%。如果南极洲归联合国管辖,那么美国提出主权要求时,将会出现一道新的障碍。托管之事不但美国不同意,澳大利亚、阿根廷和智利等国也不认同。印度政府最后只好收回建议。

1957—1958年是国际地球物理年,67个国家登上南极开展考察活动,一时间寒冷寂寞的南极冰原上热闹非凡,美苏等国采取建立考察站的方式“圈占”土地,共有12国建立了科考站。美国建立的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位于南极点,也就是南极扇形的中心点,这一点被认为对整个扇形有着潜在主权。

国际地球物理年的实践表明,国际社会可以在不涉及主权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南极科技合作,避开主权问题反而符合各国的利益,这一理念逐渐成为南极考察国的共识。各国谁也不愿承认他国的主权要求,同时也难以说服其他国家承认自己的权利主张,况且当时美苏对峙的冷战正酣。

基于这种认识,国际地球物理年刚结束,美国即向其他已在南极建站的11国发出了召开会议建议,提出解决南极问题的倡议,这得到了各国积极回应。次年,12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并于12月1日签署了《南极条约》,1961年6月23日各国批准生效。条约的主要内容:冻结对南极的领土要求,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保证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以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废物。条约规定,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是南极事务的决策机构,只有在南极建立考察站才能成为协商国。美国是《南极条约》文件的保存国。

可见,南极洲一开始便独立于联合国之外。在《南极条约》生效后的相当长时间里,南极的管理模式在国际社会并没有受到挑战,因为南极科学考察是一项耗资巨大的事业,一般国家尚无力为之。

      1   2   3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