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马辛春中将二三事
马辛春中将,生于1925年,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豫北攻势、进军大别山、渡江、西南等战役。1950年后,任团参谋长、海军司令部作战处科长。1960年入海军学院学习,后历任海军作战部处长、副部长,海军第一水面舰艇学校副校长,海军烟台基地司令员,海军参谋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是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我们的联合舰队在靠近日本列岛的大隅海峡时,日本海上自卫队并没有查觉。”
1986年5月22日,西北太平洋上,阴云密布。11时,海军航空兵某团的轰炸机,经过长途奔袭,准时飞赴太平洋参加合练。这支由海军北海舰队组成的多兵种、多舰种海上联合编队,由时任北海舰队司令员马辛春中将率领,远航西北太平洋海域,历时24天,行程4000海里,首次在远海进行合同作战训练。
“许多课目我们在图上推演了30年,1986年的合同作战训练才第一次得到实际演练。”在提到此次合练时,马中将依然难掩激动之情,他说:“我们的联合舰队在靠近日本列岛的大隅海峡时,日本海上自卫队并没有查觉。”而在马中将为笔者提供的资料中,1988年出版的香港《广角镜》杂志第193期中发表的名为《中国远洋军事的惊人发展》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记录:“在以往,只要有军用舰只通过大隅海峡,日本海上自卫队飞机必然会前来侦察,而中国海军的联合舰队在大隅海峡里航行了七、八个小时后,两架日本海上自卫的P2J型巡逻机才赶到联合舰队上空。事后,日本一家报纸载文评论说‘中国海军过去只是在沿岸区域活动,到远洋进行正式演练还是第一次。中国海军正以超过西方估计的速度推进军队现代化。’”
“在西北太平洋练兵,不但能扩大影响,扬国威军威,而且能为将来在这一海区开展海上破袭作战创造有利条件。编队在远洋训练中跨越了13个纬度,20个经度,熟悉了大隅海峡、官古水道、中之岛南水道、吐噶喇海峡、德之岛南水道、冲永良部岛南水道和第二岛链的鸟岛等。”马中将总结到,“为参加训练,全编队有14名同志接到电报提前归队;55名同志推迟休假;8名同志推迟婚期;23名同志说服来队家属返乡;21名同志收到家人病重的电报不回。”首次在远海进行合同作战训练,标志着人民海军的训练,已由近海近岸发展到远海的新阶段。
人民海军舰艇首次访问海上强国美国,其意义绝不能仅仅用海里来衡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