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求学难。离家4个月,学校大门未进,所带的钱已花去了大半。既来之则安之,毛汉礼想,既然来上浙大,不进浙大绝不回头。为了省钱,他扛起背包只身一人又踏上了前往贵州遵义的旱路。
贵州遵义是浙大又一次内迁的新校址。浙大新的本部就设在这里。毛汉礼白日赶路,夜宿街头、荒郊或是土地庙,经过1个多月的跋涉,终于如期赶到遵义城并报名进了浙江大学。贵州青岩镇是浙大的分校,在青岩镇毛汉礼读完了大学一年级。1940年9月回到遵义浙大本部继续学习。
来到遵义,毛汉礼没有心思去游览“四面青山朝佛座,一湾绿水空禅心”的桃溪寺景色,也没有去领略湘山寺的古树和嶙峋的怪石。他只有一个心思——学习。因为他深知读浙大来之不易。
大学的几年里,正值国难当头,中华民族遭受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略。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毛汉礼和许多同学一样,因为战争同家里失去了联系,家乡现在怎么样了呢?爸爸妈妈如何?弟弟妹妹好吗?这些都不得而知。正是这些又不断地激励着他刻苦地学习。
辛勤的劳动终于结出了丰硕果实。1943年,毛汉礼以优异的成绩浙江大学史地系毕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