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海洋文明 字号:
青岛的“海洋运河”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7 09:46  | 文章来源: 香颂

通过查阅历史典籍,我们发现,“马濠”一词在中国古代有两种写法:“马壕”和“马濠”。其中,两个“濠”“壕”字尽管写法不一样,但是意义却是一样的。都是“护城河”的意思。那么,在胶州湾齐长城边的这条濠沟为什么非要叫它“马濠”呢?南朝·梁·江淹在自己的一首诗中是这样说的:“饮马出城濠,北望沙漠路。”这里说的城濠,就是古人常常在这里饮马的“护城河”,所以“马濠”就是“护城河”的代名词。

由此,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马濠”一词的由来,首先告诉我们,这条濠沟是一条军事设施,是古人用兵打仗的“护城河”,它与黄岛一带的齐长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次,“马濠”一词明确指示我们,因为这个词诞生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当时很可能这里—度曾经是一条季节性淡水河道,后来经过开凿后成为专门为守卫齐长城的将士和战马饮水的水源地。

虽然,马濠运河开凿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但是它作为中国的南北通道,大规模开凿和利用,无疑还是在元明两代。马濠运河位于青岛市黄岛区薛家岛街道办事处管亭村东,北起黄岛湾港,南至唐岛湾,全长7千米(原长2.5千米,宽18米)。元代开凿未果,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凿通,为当时南来船舶从黄海进入胶州湾的重要航道。运河两岸有官亭、濠北头、濠洼、濠南头四个村庄。现在,在官亭村里,还存有两座当年的古碑。据记载,马濠运河是胶莱运河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条开凿最早的“海洋运河”。相传,当时运河很宽,可容四条大船并排行驶,它也是当时船只经黄海进入胶州湾的重要通航海道。

马濠公园形成了黄岛的新的城市景观。

为了减轻京杭大运河的漕运压力,将京杭大运河与海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海运与河运”的“畅通水系”,使其成为“海陆相通”的“水上高速公路”,开挖胶莱运河也是非常必要的。

顾名思义,胶莱运河就是从胶州湾通往莱州湾的一条人工河,它连接着渤海湾和黄海,开通于中国的元代。历史上,在开凿这条运河之前,自胶州至菜州湾,原先就有一条古河,名叫“胶水”,也叫“胶河”,近代称之为“北胶莱河”。“胶水”是平度与高密、昌邑临界的一条河流,自平度万家镇姚家村东南,流经宅科、万家、亭口、崔家集、前楼、明村、马戈庄、官庄、新河,至莱州海仓以北注入菜州湾。全长100千米,流域面积3978.6平方千米。其中,仅在平度市境内,就有77千米,流域面积1914平方千米。“胶水”流经一片低洼的冲积平原。河身狭窄,上下游河道平缓,中游多弯,故历史上还有“七十二弯七十二曲”之称。

据史料记载,胶莱河在历史上一直就是一条难以驾驭的“害河”。在胶菜河的姚家至窝铺段,是南北胶莱河的分水岭。每年夏秋洪水季节时,当南胶莱河大水猛涨时,就会直接灌入北胶莱河;而当北胶来河受莱州湾天文大潮和河道水量充盈的影响时,也会倒灌入南胶莱河。所以,历史上曾经将这种现象记载为“汛期洪水渲泻不畅”,两岸涝灾频发。这应该是开挖胶莱运河的主要原因之一。至今,平度一带仍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秋天一片茅草荒”还有“平度州,十年九不收”,说的也是胶莱河对于平度农业的恶劣影响。其次,为了减轻京杭大运河的漕运压力,将京杭大运河与海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海运与河运”的“畅通水系”,使其成为“海陆相通”的“水上高速公路”,开挖胶莱运河也是非常必要的。其三,山东半岛的成山头之险是历史上有名的“放洋之险”。多少年来,一直影响着从渤海湾至黄海的海上航运。如果开挖胶莱运河,必将缩短航船的海上“放洋”距离,减少海上风浪给船舶带来的灾害,这无疑是开挖运河的第三个重要原因。

      1   2   3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