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海战 字号:
新世纪的海军转型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3 13:58  | 文章来源: 香颂

深刻挑战之五,保护远洋交通线的重要性不容回避

现代地缘政治学的研究表明,国际政治、经济、安全格局无一不受地理位置的制约,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国家的命运。近现代以来,主流大国对两类地理位置的关注从未有过丝毫松懈:一为陆地战略要地,二为海上通道。日渐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运行体系的新兴国家,必然要谋求海外利益,进而就要追求海上通道的安全。当今的情况是,新兴国家全球经贸发展迅猛,造成拓展、保护海外利益的海上行动的方式与手段逐渐跟不上海外利益发展态势的要求,一个主要表现是其无法保障必经海上通道的安全,或曰受制于人。海上航运线被称作一个国家的“生命线”,是因为它与军事、贸易和海洋开发等领域紧密相关。在和平时期对海上通道的关注主要是基于国际经贸航线或海上能源运输安全的考虑;在战时或危机状态下,则是基于保障能源、物资通道安全以及万一海上通道被切断时如何保证能源、物资持续供应的考虑。由于其海军在规模、力量和技术上与许多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在可以预见的很长时间内,其海上通道都将存在着随时被切断的巨大风险。这就紧迫地要求我们用海洋世纪的大智慧、大手笔,从长期性、前瞻性的全方位的海洋战略的高度,审时度势,统筹规划,尽快研究推出全盘保护国家远洋交通线的缜密规划,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

深刻挑战之六,缺乏海上制空权的舰队将寸步难行

国际上曾经依据海军可以进行持续作战的范围而将已经脱离近海作战范围的海军分为黄水海军和蓝水海军,只有脱离黄水开始进入蓝水的海军才有资格被称为远洋海军。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庞大的舰艇和强大的舰队是远洋海军的决定性标志,但是自从飞机出现在海面上以后,空中力量就开始改变海上战场的对抗形势。飞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上战场上发挥了可以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作用,事实证明水面舰艇在没有空中保护的情况下是十分危险的。曾经被认为强大到了极点的“俾斯麦”、“大和”这样的超级战列舰在空中力量的打击下都是脆弱的,空舰对抗的天平越来越向飞机方向倾斜。

随着以反舰导弹为代表的精确制导武器的持续发展,空中力量对水面舰艇的威胁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水面作战舰艇的战场生存能力受到了空中力量更大的威胁。就像现代陆军失去了制空权就只能被动挨打一样,在现代海战中如果舰队无法获得可靠的空中掩护,那么再强大的海上舰队也无法在脱离开己方岸基航空兵的保护范围之外作战,即使建立起一支有远洋能力的海军水面舰艇部队也无法起到远洋海军的作用。

取得海上制空权是现代海军舰队进行有效作战的前提,而在脱离岸基航空兵保护后,维持海上空中防卫力量就必须给舰队建立起一个可靠的防空保护系统。航空母舰作为一个移动的海上机场和空中作战指挥中心,是目前唯一一种可以在远海保证舰队有效防空保护的手段。在目前和可预见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航空母舰和舰载机所提供的海上防空力量是进行远洋作战的海军所必须拥有的。在海空一体化的现代海上战场,没有制空权的舰队不但没有能力保证基本的制海权,甚至连自身最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证。

深刻挑战之七,完全依靠“杀手锏”的单打独斗是不可取的

在现代战争中,企图依靠一两件“杀手锏”武器来夺取战争的胜利是不可取的。以海军为例,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剑走偏锋,企图依靠数量庞大的潜艇部队来夺取制海权,但由于缺乏水面和空中力量的有效配合与支援,最终都归于失败;以空军为例,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企图使用战术弹道导弹这一“杀手锏”来弥补空中力量的不足,但却遭到联军猛烈空袭而流产。兵法曰:“以正合,以奇胜”,“正奇相生”,正为用兵之道,奇为制胜之术。过分注重奇术,而忽视正道,很难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所谓的正道,就是均衡的发展战略,不过分倚重某一兵器的奇袭效果,而是注重武器系统的整体建设和发展,注重武器系统各部分的相互支援和相互配合,强调武器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和均衡,进而在实际战争中依据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和作战艺术来突出发挥某一种或几种武器的克敌制胜的作用。对于一支武器系统结构合理、力量均衡的海军来说,依靠系统中多种兵器的相互配合就可以克敌制胜,赢得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发明了众多的新武器、新战术,为世界军事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失道寡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胜利者是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们。

为了满足国家利益对海上军事能力提出的迫切需求,军队能力建设也要有新的对策和考虑,要具有国家军事协调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一定规模的远程投送能力和控制局部局势的能力,而海上战场空间广阔、多维,更适宜海军充分发挥高新技术武器的性能,组织较大规模的信息化战争。最终要建成不仅能够应对传统安全威胁,也能够应对非传统威胁,不仅能够保卫国内安全,也能够在海外形成有效威慑力的全方位信息化的以海军为主的联合军队。

也许未来中国海军的中坚力量就是这样的航母编队。

      1   2   3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