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海运的开通,除了为北方提供了充足的粮食,若从全局考量,更为至关重要的一点即是通过海运,打通了南北海路交通。宋元时代,中国商业资本开始日益发达,全国经济中心由北向南转移,但南北经济已经融为一体,海运在这一时代开通,正深刻地表现了当时中国商业资本对于统一国家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宋元时代中国南北经济关系的密切,已渐趋成为一个整体。

作者:李文轩
元代词人张昱在其词作《辇下曲》中曾写道:“国初海运自朱张,百万楼船渡大洋。有训不教忘险阻,御厨先饭进黄粱。”由词中便可显见元朝初年海运发达的雄伟情景,百万楼船,浩浩汤汤,乘风破浪,开启了元代海运盛景的篇章。作为这种盛景的开启者,即是词中提到的朱张二人,亦即是宋末元初的大海商朱清与张瑄。中国的海运自秦汉时即有之,到了元代,“元人始重海运”,海运成了当时元政府统治下具有鲜明特色的主要经济措施,通过海运,把江南的粮食输送到元帝国的政治中心大都(今北京)。承担这项艰巨任务的,便是朱清与张瑄二人。
朱清、张瑄其人
按照《元史》和《新元史》等史书记载,朱、张二人成为海商巨贾之前,实际上是由海盗起家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亦商亦盗。朱清,字澄叔,是扬州崇明人,幼年靠母亲捕鱼为生;张瑄,平江嘉定人。早丧父,和母亲一起讨饭为生。但等到张瑄长大,“丰姿魁岸,膂力过人。好饮博,乡里以恶少年目之。”颇有古代豪侠之风。后来遇到来吴淞江新华镇贩卖私盐以换米的朱清,二人一见如故,结为兄弟。但二人并非实实在在、老实本分的商人,而是干着杀人越货、抢劫剽掠的“买卖”,后被官府拿获,被判入狱18年,但不久因故无罪释放,从此亡命海上。在《南村辍耕录》一书中记载了他们的海盗生活:宋朝末年,许多人流亡海上,聚在一起,“乘舟钞掠海上”,做了海盗以此谋生,其中,朱清、张瑄“最为雄长”,是海盗中的翘楚,私下里聚集了自己的队伍,成为滨海富人之家的心腹大患。因剽掠行抢海上客商及沿海富户,被尉司追捕,于是“乃携老幼,泛海至胶州”,投降了元朝统治者。元世祖忽必烈授予朱清、张瑄二人俱为管军千户。其从者亦授百户、总把。朝代鼎革无形中为二人发挥其打通南北海运的历史作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后来他们也凭借海运功绩卓著,渐渐被赐封至千户侯、万户侯,最鼎盛时,史称“田园宅馆遍天下,库藏仓庾相望”,甚至连身边仆从皆佩带菟金符。二人更是“累爵积赀,气意自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