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flash图片 字号:
盘点海豹家族中的耀眼明星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2 20:32  | 文章来源: 香颂

 

不过,海豹“迁居”到贝加尔湖的准确时间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但科学家推测最有可能发生在冰期。当时,叶尼赛河和安加拉河流域长期被冰雪所覆盖,河床加深,生活在北冰洋地区的海豹借此向南部区域极大地扩大了自己的生活半径,它们经过几千千米的长途旅行来到贝加尔湖。不久后,冰期结束,河水流量大减,河床变浅,这些“远方的来客”只好滞留于此,并逐渐将“他乡”变成了“故乡”,自身也演变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淡水海豹。

在整个贝加尔湖都可以发现海豹的踪迹,但它们更喜欢远离湖岸、偏僻幽静的中心岛屿。常常是几十上百的贝加尔湖环斑海豹在白色的鹅卵石上晒太阳。每年2月末到4月初,当贝加尔湖湖面冰冻的时候,也正是贝加尔环斑海豹繁殖的季节。

贝加尔环斑海豹的前爪长而强壮有力,可以击破冰层,在湖面冰封的时候打开口子透气。它们独特的循环系统能储存大量的氧,可以将近一个小时不用换气,从而能使下潜深度达到水下300米。

除了偶尔被黑熊猎捕以外,贝加尔环斑海豹的主要天敌是人类。为了得到肉和皮毛,每年都有大约1万只海豹被猎杀,而且猎杀者往往连幼小海豹也不放过,致使海豹群体的构成日益老龄化。再加上严重的工业污染,这种海豹的数量已经从1994年的10.4万头锐减到目前的6.7万头。专家预测,如不采取切实的保护措施,5~7年后贝加尔湖环斑海豹将濒临灭绝。为此许多俄罗斯专家呼吁政府严格禁止商业性捕杀贝加尔湖海豹。

补充内容

格陵兰海豹(Pagophilus groenlandicus)

格陵兰海豹亦称竖琴海豹、鞍背海豹(saddleback),属迁徙性北方海豹,栖息在北大西洋和北冰洋海域。成年雄性为亮浅灰或浅黄色,头部为褐色或黑色,背部和两侧有一U形有色斑纹;雌性斑纹不明显。幼兽灰色,有黑色斑点。体长可达1.8米,体重约180千克(400磅),善游泳。以鱼和甲壳类动物为食,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冬末迁至纽芬兰附近和格陵兰及北海海域繁殖。

在纽芬兰附近约有2个世纪之久的捕猎海豹史。20世纪60年代,捕豹人用棍棒打死成万的新生海豹的报道(据报导甚至有活著剥皮的)激起了公众的极大愤慨。目前纽芬兰地区猎捕海豹的活动已经受到控制和监督,严格限制捕杀,并规定全年的猎捕限额。

豹形海豹(Hydrurga leptonyx)

分布在南极和亚南极地区,喜欢独栖。体细长,头长,长三尖臼齿,是唯一以企鹅、幼海豹和其他温血动物为食的海豹科动物。体长可达3.5米,体重可达380千克。雌者较大。豹形海豹素称凶残,但未见无端伤人的报导。

带斑海豹(Histriophoca fasciata)

也叫带纹海豹,分布于北太平洋和白令海。雄体可长达1.7米,重95千克。黑褐色,有浅黄色宽带条状纹。雌体较小,并与幼体一样颜色较淡,带状斑纹不明显。带斑海豹单独生活,或成小群,以鱼、枪乌贼和其他海洋动物为食。爱斯基摩人喜爱其皮,日本人亦加以猎取,因此数量并不是很多。

罗斯海豹(Ommatophoca rossi)

罗斯海豹喜欢生活于人们难以到达的南极环极分布的茂密浮冰区,至今人们对其了解甚少。它身长2米左右,雌性大于雄性,小脑袋,大眼睛,又叫大眼海豹。其数量约25万~50万头。它喜欢单独活动与栖息,少见成群现象,以深水乌贼为食。从外貌看,面部短,眼大,毛粗糙,体背面浅绿灰色,两侧有浅黄色条纹,腹面色较浅。体长约2.3米,体重约150~215千克。

      1   2   3   4   5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