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海盗 字号:
马六甲海盗问题的背后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2 20:15  | 文章来源: 香颂

联合巡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3国联合巡逻的海域,海盗案件大幅度下降。印度洋海啸之后,海盗案件又有所抬头,对此,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4国联合开展了命名为“空中之眼”的空中巡逻活动以加强对海盗的打击力度。这个活动具体是4国空军组成的巡逻飞机编队每周7天执行在马六甲和新加坡海峡上空的越界巡逻任务。巡逻编队将得到载有4国指挥官的侦察机的空中支持。空中巡逻的主要目的是从空中了解马六甲海域的情况,尽快掌握信息,保证海峡安全。每个国家已同意派遣5艘军舰和2架侦察机参与联合巡逻任务。

这些联合军事行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07以来,海峡的海盗案件减少了2/3。实际上,马六甲海峡绝大部分的所谓“海盗”不过是渔民。他们打鱼时看到途经的商船走得比较慢或者出了故障抛了锚,就会一哄而上,冲上去抢点现金,冲不上去就作罢。海峡北部的海盗有时会装备诸如AK-47、M-16等轻型冲锋枪,而在海峡南部大部分的海盗只有长刀。他们乘着夜色坐着小舢板悄悄靠近商船,然后摸上船舷,不惊动船上的任何人溜进货舱,有什么就拿一点,然后又悄悄离开。

对于这样一些“海盗”本不该引起更多国家的关注,但近年来却有国际舆论将马六甲海峡的海盗问题上升到了“反恐”的高度。海盗活动是否包含在恐怖主义的范畴之中?马六甲海盗问题为什么会被提升到了影响全球经济大局的高度,要求全球合作进行打击的高度?这要从涉及到海峡事物的国家各自的立场来分析。

新加坡一直认为,恐怖组织极有可能劫持商船作为“浮动炸弹”对各国港口发动袭击,因此打击海盗是全球反恐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恰恰是“9·11”之后,美国认为飞机、轮船都可以成为恐怖分子的工具的观点投射。从国际法角度来看,2002年12月在英国伦敦的《国际海事组织海上保安外交大会》上顺利通过,并于2004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的《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正是在美国的极力推动下产生的,而新加坡是最早的批准国之一和最坚定的执行者。马来西亚则表示:“我们决不能把所有的海盗案件都看作国际恐怖主义行为。只要认真地看看相关数据就能发现,马六甲海峡从来没有像某些人说的那样,处在国际恐怖主义的笼罩中。” 印度度尼西亚更是表示:根据《国际海洋法》第101条的规定,只有在公海上的武装抢劫行为才被算作海盗犯罪,所以印度度尼西亚海域的所谓“海盗事件”,其实都只是发生在其领海内的刑事抢劫行为,“跟国际恐怖主义完全扯不上边”。这些分歧的背后,实际上表达的是各国对美国介入马六甲海峡事物的态度。

不仅仅是美国,日本在马六甲海峡事物中也不甘人后。日本也的确有更充分的理由介入马六甲海峡的海盗问题。日本所进口的绝大部分原油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运输,而日本商船在马六甲海峡被抢的次数远远高过其他国家的商船。在日本的推动下,东盟十国及日本、韩国、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等16个国家在日本东京共同起草了《关于打击亚洲海盗活动和武装抢劫船只行为的地区合作协定》。目前已有日本、新加坡、柬埔寨和老挝4个国家在这份协定上签字。此外,日本还向印度度尼西亚提供了数艘巡逻艇,以供其海军打击海盗之需,并派出官员前往印度尼西亚协助他们的反海盗工作。

美,日如此热衷于插手马六甲海峡事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中国。近几年,东南亚国家都在享受着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东盟经济日益依赖中国,与此同时却在战略上依赖美国。如果美国依然对中国采取围堵、遏制的战略,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就在于,谁控制了这个海峡,谁就控制了中国的经济生命线。马六甲海峡的海盗问题与南中国海不同,海峡周边国家已经联合起来打击海盗,以杜绝外来势力进入的借口。而美国、日本、印度却怀着其他目的借口海盗问题,试图插手甚至控制马六甲海峡。

      1   2   3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