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当淡水河流量不足时,海水发生倒灌,在河海交汇区域形成淡咸混合水体,即为咸潮。咸潮能极大地破坏淡水生态系统和河岸作物生长,不仅如此,咸苦的饮用水对人体健康还会造成严重伤害,工业生产使用含盐分多的水也会损害机器设备。
抵制咸潮是我国一项严峻而繁重的治水任务。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周边地区的多个城市常受到咸潮的侵扰。
▼海水入侵指海水通过透水层(包括弱透水层)渗入了水位较低的陆地淡含水层。一般情况下,陆地淡含水层的水位比海水水位高,人类长期大量抽取陆地淡水后使地下水位低于海水水位,因此海水通过透水层渗入陆地淡水层中,导致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海水入侵会使灌溉地下水水质变咸,土壤盐渍化,灌溉机井报废,导致水田面积减少,旱田面积增加,农田保浇面积减少,荒地面积增加。最严重的会导致工厂、村镇整体搬迁,海水入侵区成为不毛之地。
我国海水入侵主要出现在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海南、广西9个省份的沿海地区。最严重的是山东、辽宁两省,入侵总面积已超过2000平方千米。秦皇岛市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淡水,致使海水沿砂层大规模入侵,不少地区地下水已咸化。
▼海雾是海面低层大气中一种水蒸气凝结的天气现象,因它能反射各种波长的光,故常呈乳白色。在海洋直接影响下生成的雾,大体分为平流雾、蒸汽雾、混合雾、雨雾和辐射雾。
我国国土跨温、热两个气候带,沿海地区在气候由冷转暖的时候,常会出现的海雾现象,集中分布在黄海、东海、台湾海峡以西及华南沿海一带,常表现为迷蒙细雨,能见度低,严重的时候相距几米也难见踪影,是船舶航行的主要障碍之一。海雾随波逐流,在海上或沿岸经常出其不意地出现,无论多么经验老到的航海家遇到海雾也是一筹莫展,每年发生在海雾中的碰撞事故屡见不鲜。
由于人类行为活动导致海洋自然条件改变所引发的与海洋有关的灾害,称为人为海洋灾害。
▼赤潮又称“红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实际上就是海洋中某种或多种浮游生物在海水水体富营养化等特定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增殖和聚集从而引发一定范围和一段时间内水体变色的生态异常现象。由于赤潮中的浮游生物数目增多,导致水中溶解氧的消耗加剧,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如果不能及时躲避就会因缺氧死亡,有的浮游生物还能产生毒素,其他海洋生物吞食以后也会中毒死亡,而这种毒性还有可能通过食物链条导致人类中毒。
我国是赤潮灾害频发的国家。新发布的2008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仅2008年一年内,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68次,累计发生面积达13738平方千米,其中东海47次,黄海12次,南海8次,渤海1次,累计面积约12070平方千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