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证,8200年前挪威海岸附近海区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山崩,这与可燃冰的溶解密切相关。那次山崩是地球历史上出现的最严重的山崩之一。它的爆发点是大陆斜坡中段,位于一层多孔的弱沉积带,然后迅速朝向大陆传播,从海底深处冒出的石块有四五层楼高,300多千米长、10多千米宽;50米高的海底泥沙顺着斜坡滑下去,有1600多立方千米的沉积物和岩石被移位;在近5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内,就像洪水泛滥后的街道,到处都是淤泥与杂物;海床上的生物统统毙命,无一幸免。山崩引起的海啸巨浪高达17米,给沿岸地区造成巨大灾难,最远秧及到苏格兰。科学家证明,这次山崩的罪魁祸首正是可燃冰。在大熊山附近的海床之下至今还有甲烷气体溢出。这足以说明,当时这里的可燃冰储量惊人。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寂静的可燃冰突然躁动起来了呢?
原来,在1.1万年前,当最后的冰块从挪威海离开时,大西洋温暖的海水随之而来,使大熊山底部的温度升高了5摄氏度,暖流迅速传播开来。而可燃冰中的甲烷遇热汽化,巨大的能量随之摇撼着海底山崖的根部,头重脚轻的山崖终于站立不稳,轰然崩塌,进而引发海啸;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大熊山海啸发生前,在附近大陆架海床上出现了大裂缝,裂缝长近5千米,深达30米,裂缝里还散布着圆形凹坑,凹坑处就是甲烷冒出的地方。可燃冰的融化溢出削弱了沉积带的硬度,促使挪威海床斜坡出现了软化的沉积层,由滑坡引发了山崩。6年前,几位年轻的美国海洋学家宣布,他们在哈特勒斯角附近的大陆架边缘发现了与挪威海非常相近的裂缝和圆坑。但是,俄国科学家却认为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在巴伦支海这样的裂缝和圆坑随处可见。这充分说明海底的可燃冰都曾经活跃一时。
可燃冰与深海蠕虫“共同生活”的景象。
一种观点是,天然气水合物是自然界中隐身的恶魔,会不定期的向地球发难;另一种观点是,可燃冰的变迁会给地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还没有直接的证据,很多人可能是被它庞大的储量给吓坏了,问题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天然气水合物认识逐渐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以俄勒冈大学的地质学家格雷沃里为首的一派认为,天然气水合物是自然界中隐身的恶魔,会不定期的向地球发难,应是人类今后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之一。远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一种突然降临的灾难短时间内毁灭了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科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但格雷沃里却认为是海底积存的巨量甲烷发生爆炸,导致气候温度骤然上升,泛滥至地面的大火又消耗了大气中的氧,所以,多数地球生物相继死亡,其中包括很多鱼类。
危险系数不仅在于天然气水合物积累到临界值后溢出,现在我们还一刻不停地将二氧化碳排放进大气,稻田里的细菌与澳洲牛羊也一刻不停地制造甲烷,这无疑加速了地球变暖的进程。而温度升高正是使天然气水合物汽化的直接诱因。格雷沃里估计,北冰洋可能是今后天然气水合物泛滥的导火索。因为藏匿在那里的可燃冰大多在浅海,一旦发生溢出爆炸,就是上帝降临也束手无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