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上海也曾多次发生风暴潮灾,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六月初一日,大风暴雨如注,时方值亢旱,顷刻沟渠皆溢,欢呼载道。二更余,忽海啸,飓风复大作,潮挟风威,声势汹涌,冲入沿海一带地方几数百里。宝山纵亘六里,横亘十八里,水面高于城丈许;嘉定、崇明及吴淞、川沙、柘林八、九团等处,漂没千丈,灶户一万八千户,淹死者共十万余人。黑夜惊涛猝至,居人不复相顾,奔窜无路,至天明水退,而积尸如山,惨不忍言。”
1992年 8月 28日至9月1日,我国东部沿海发生了特大风暴潮灾害。潮灾先后波及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天津、河北和辽宁,南至福建东山岛、北到辽宁沿海的近万千米的海岸线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袭击。受灾人口达2000多万,毁坏海堤1170千米,直接经济损失90多亿元。
大片红树林被侵吞蚕食,改作农田。人类抛弃了自然赐予的保护,发现自己竟是那样不堪一击。
灾难过后是重生——珍惜我们所拥有的,面对我们应该面对的,找回我们所失去的。
缅甸风暴潮留给人类的是惨痛的教训:政府没有修筑防潮堤,没有行之有效的应急方案,在已知台风将至的情况下没有组织沿海居民撤离——人类不能把所有的灾祸都归咎于自然的冥冥力量。
现在,风暴潮灾已成为制约沿海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各国都相当重视防范和减少灾害的方法和措施。日本是个灾难频发的国家,大大小小的灾难时有发生。灾难成就了日本人面对突发事故的良好心态。日本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防灾减灾工作十分重视,不仅加强了相关的科学研究,还制订了一系列应急措施。美国不但利用船只、浮标、卫星等自动化仪器实现对风暴潮的自动监测,还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定时传输监测数据。在美国,处理自然灾害的职责主要在州政府。州政府通过税收和增加公益基金等手段来进行灾害管理和应急自救等活动。我国目前已经针对风暴潮灾建立了完备的应对方案及措施。风暴潮监测和评估体系、预警预报系统、应对风暴潮的民众演练等已逐渐得到完善。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已建立了多个海洋站、验潮站,配备了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并利用电话、无线电、电视和基层广播网等传媒手段进行灾害信息的传输。
在自救的同时,人类亦不能忽视自然的馈赠——红树林。红树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红树林的根系十分发达,能控制泥沙运动,抵御波浪对海岸的冲击,有固岸保堤、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生态良性循环的重要作用。1958年8月23日,福建厦门曾遭受了一次罕见的台风袭击,随之产生的猛烈的风暴潮几乎吞没了整个沿海地区,但离厦门不远的龙海县角尾乡的海滩堤岸却安然无恙,农田村舍损失甚微——因为那里生长着高大茂密的红树林。1986年,广西沿海发生了特大风暴潮。凡是海堤外生长着红树林的地方,海堤就不易被冲跨,经济损失就小。2008年5月发生缅甸的悲剧与当地红树林被大面积破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片红树林被侵吞蚕食,改作农田。人类抛弃了自然赐予的保护,发现自己竟是那样不堪一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