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更是一场风暴潮灾害——海水淹没了三角洲地区,95%的人是被海水淹死的。从直升机上看下去,尸体都泡在水中。”
缅甸这次灾难绝不仅仅是台风登陆那么简单,风暴潮才是真正致命的因素。灾难过后,缅甸社会福利与救济安置部长貌貌瑞承认:“海潮引起的死亡人数多过风暴本身。高达3.5米的风暴潮淹没了低海拔地区一半的房子。居民们没有任何逃生的可能。”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风暴潮首席预报员叶琳也证实:“缅甸这次不光是风灾,它更是一场风暴潮灾害——海水淹没了三角洲地区,95%的人是被海水淹死的。从直升机看下去,尸体都泡在水中。”
何谓风暴潮?风暴潮是指由强风或气压骤变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的现象,它是一种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严重自然灾害。风暴潮另有其他若干名字,如“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风暴潮与海啸的根本差异在于它们形成的原因不同。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所导致的,而风暴潮则是由气象因素所导致的。根据诱发风暴潮的大气扰动特性,风暴潮可分为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两季,它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温带风暴潮多发生在春秋两季,夏季有时也会发生,其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风暴潮会使某海区的潮位大大超过正常潮位。如果风暴潮刚好与天文大潮期间的高潮相重叠,就会使水位暴涨、海水倒灌,带来巨大的破坏。如果风暴潮本身的潮位就非常高,即使没有遇到天文大潮或高潮,也会造成严重的潮灾。我国8007号台风风暴潮就属于这种情况:当时正值天文潮平潮,但由于出现了5.94米的特高风暴潮位,仍造成了严重的风暴潮灾害。
风暴潮灾害居海洋灾害之首。风暴潮灾害的轻重,除受风暴增水的大小和当地天文大潮高潮位的影响外,还取决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海底地形、社会及经济状况。一般来说,地理上正处于海上大风正面袭击的位置、海岸呈喇叭口形状、海底地形较平缓、人口密度较大、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所受的风暴潮灾相对来说要严重些。
风暴潮灾害多发的国家包括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我国是世界上两类风暴潮灾害都非常严重的国家之一,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风暴潮。
“受灾尤烈者,如澄海之外沙,竟有全村人命财产化为乌有。”
一次次的灾难,被清楚地写在历史上。
在历史上,孟加拉湾时常会陷入“狂躁不安”的状态,其沿岸因此多灾多难。1970年11月13日,孟加拉湾沿岸出现了震惊世界的风暴潮,风暴增水超过6米,恒河三角洲一带30万人因此丧命,100多万人无家可归。1991年4月,特大风暴潮再次降临孟加拉湾。即使在有风暴潮警报的情况下,死亡人数仍高达13万人。2007年11月,一场代号为“锡德”的超级气旋风暴夜袭孟加拉国沿岸,导致4000多人死亡或失踪,800多万人受灾,经济损失高达23亿多美元。2008年,灾难降临在缅甸。在此之前,缅甸已有40年没有发生过类似的灾害。
1959年9月26日,日本伊势湾名古屋一带遭受了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风暴增水最高达3.45米,最高潮位达到5.81米。风暴潮掀起汹涌的巨浪,“疯狂”扑向海岸,防潮海堤短时间内即被摧毁。这次风暴潮灾中的伤亡人数约7万,受灾人口达150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52亿日元。
美国也是一个频繁遭受风暴潮袭击的国家。1969年登陆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的“卡米尔”飓风曾引起了7.5米的风暴潮。这是迄今为止世界最高的风暴潮记录。在历史上,荷兰曾不止一次被海水淹没,荷兰人也不止一次地夺回被淹没的土地。在荷兰,被防潮大堤保护的土地约占整个国土的3/4。
在中国历史上,由风暴潮灾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可谓“触目惊心”。据统计,从汉代到公元1946年,我国沿海地区共发生576次特大潮灾,一次潮灾的死亡人数少则成百上千,多则上万。1782年的一次温带风暴潮曾使山东的7个县受灾。1895年4月28日,渤海湾发生风暴潮,大沽口的建筑物几乎全部被摧毁,“海防各营死者2000余人”。
1922年8月2日,台风风暴潮袭击了汕头地区,造成特大风暴潮灾。根据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的考证,有7万余人在这次风暴潮灾中丧生。这是20世纪中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风暴潮灾害。《潮州志》记载了这次灾难的景象:“震山撼岳,拔木发屋,加以海汐骤至,暴雨倾盆,平地水深丈余,沿海低下者且数丈,乡村多被卷入海涛中。”“受灾尤烈者,如澄海之外沙,竟有全村人命财产化为乌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