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吴溪
纳尔吉斯引发的风暴潮高达3.5米,海水倒灌,整个三角洲地区沦为泽国。……一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无法知道这场灾难中的确切死亡人数。
2008年5月1日,伊洛瓦底江三角洲。
伊洛瓦底江是缅甸第一大河。位于其下游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的面积达3万平方千米,是缅甸的人口密集区,也是该国最发达的农业区。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是世界上主要稻谷产区之一,水稻是江上运输的主要商品,也是三角洲地区的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之一。
经过数日的大风和暴雨之后,进入5月,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终于平静下来。热浪并没有消退,天空一片阴霾。没有风,一切都显得无精打采。
孟加拉湾却并不平静。4月底,热带气旋“纳尔吉斯”在孟加拉湾的海面上“诞生”。4月29日,联合国台风警报中心估计纳尔吉斯的最高持续风速达到160千米/小时,已升级为台风。4月30日,纳尔吉斯向东北移动。5月1日,纳尔吉斯的移动方向由东北转为正东,以15千米/小时的速度向缅甸中部沿海靠近。5月2日,纳尔吉斯加速,以20千米/小时的速度逼近缅甸,并在登陆前急剧增强至巅峰状态。终于,在当地时间下午4时30分左右,纳尔吉斯以“超强台风”的面貌登陆海基岛,登陆时速为192千米/小时,中心风力16级,风眼直径19千米。纳尔吉斯引发的风暴潮高达3.5米,海水倒灌,整个三角洲地区沦为泽国。
仿佛是一眨眼的功夫,一切都变了样,人们甚至还来不及反应。风暴扫荡过的地方,尸横遍野。一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无法知道这场灾难中的确切死亡人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估计,缅甸风暴潮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可能超过12万。全部受灾人数约有2400万,占缅甸总人口的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