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郭培清
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是南极旅游旺季。自从1956/1957年度首开南极旅游以来,诘难南极旅游的声音从未停息过;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南极旅游人数的迅猛攀升和世界范围内环境意识的增强,南极旅游遭遇了来自各国官方和民间汹涌的批评浪潮。反对者指责南极旅游污染南极海洋环境,损害南极大陆的动植物及其所依附的生态系统。
在南极继续向前
如今,南极探险活动基本停止,南极最旺盛的人类活动主要剩下两种——旅游和科学研究。二者相比,谁对南极的影响更大呢?不妨作一下比较。
从占据空间的范围看,游客在南极的登陆地点主要集中在南设德兰群岛、南极半岛、罗斯海。其中重点是南极半岛,该地景点最多,有70多个参观点。在南极半岛上,被访问次数最多的只是如下几个地点:鲸湾、洛克罗依港、卡维尔岛、半月岛。而南极科学考察站则像星星一样遍及南极大陆,各国为了建立实际的“势力范围”,建站时有计划地对南极大陆进行整体布局。事实上,每个考察站就是一个污染源。
从居留南极时间的总和看,即便将所有游客登陆时间累加计算,游客的停留时间显然与各国驻南极科研及后勤人员的停留时间不成比例(若空中游的游客中途不停,则不能计算在登陆时间总数之内)。旅客们登陆后,游客每天可以光顾2~3个景点或参观科学考察站,每个地点只作短暂停留(一般为2~3个小时),然后上船,整个行程约10天时间(从南美赴南极),在南极洲停留约5天时间。从1999年起,随着行业自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采取“旁观”的方式看南极,也就是不登陆。而南极科研及后勤人员需要长年累月驻留南极,人数虽少但居留南极的时间总和大大超过游客,而居留时间长短与对南极消极影响的程度是呈正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