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极地 字号:
埃斯库德罗宣言与南极中立化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2 14:30  | 文章来源: 香颂

国际纷争推动南极中立

从20世纪初开始,随着鲸鱼、海豹等丰富的生物资源被开发,南极陷入了人类贪婪的领土之争中。从1908年起英国首开先河,对以南极半岛为中心的扇形区域宣布领土主权,接着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智利、阿根廷、挪威也相继提出主权要求。最大的麻烦在于智利、阿根廷和英国三国都看好了南极半岛区域,所以三国的南极版图是相互重叠的。它们都各执一词,举出了自己的权利依据,或者声称最先发现,或者提出扇形原则和邻近原则,在南极半岛和毗邻岛屿上争相设立本国的主权标志。特别是英国和阿根廷两国,其海军都介入了争夺,双方你争我夺,拆掉他人标志,换上自己的标志,进行一场“标志物破袭拉锯战”。从1947到1954年,英国先后4次就南极主权分歧上诉国际法院,但智利与阿根廷认为南极半岛是它们的领土,拒绝国际法院审理此案。

除此之外,美苏两国都没有提出主权要求,但两国也不承认其他国家对南极的划分,并声称保留自己提出主权要求的权利。按照发现权原则,美国国民探险测绘过的地盘最大,但苏联提出,如果没有它的参与,南极版图的任何解决它都不予承认。二战硝烟尚未散尽,各国就投入到南极的争夺中。从1946年到1948年,美国发起了两次大规模的南极考察活动,每次都出动大批军舰和科学家。苏联当然也不甘落后,派出的大批军舰和供应船只奔忙在南大洋上,寒冷纯洁的南极大陆剑拔弩张。

南极的海豹

为防止竞争演变为战争,各国竞拟解决方案,但似乎没有哪个方案能得到各国的一致认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提出由联合国托管,遭到了包括美国在内8个国家的一致反对。1948年初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美国与其他7国共管南极,建立一种对南极的共同主权,意在排斥苏联。此举遭到苏联、阿根廷、澳大利亚、智利、法国和挪威的反对,只有英国和新西兰支持。

一时间南极问题陷入僵局,埃斯库德罗宣言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台的。可惜刚刚爆发的冷战“迷住”了大国政治家们的思维,没有人认真听一听这位法学家的建议。

1952年英阿霍普湾冲突,解决南极领土地位的问题迫在眉睫。1948年,英国南极半岛的霍普湾基地毁于火灾后,阿根廷马上在距英国原基地不远处建立了自己的考察站。因为霍普湾良好的地理位置,英阿两国都希望把它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便发生了1952年的冲突。1952年1月30日,当英国船只“约翰·比斯科”号准备在霍普湾登陆时,遭到了全副武装的阿根廷士兵的武力阻拦,英国从马岛调来军舰支援,这场冲突持续4天后平息。

显然,如果南极的“游戏规则”迟迟确定不下来,类似霍普湾事件的冲突势必会重演。由于苏美两个大国也卷入了南极纷争,南极大陆成为多种矛盾的焦点,冻结南极主权之争,无疑是一个可取的权宜之计。

美国是南极中立化的积极支持者和主导者,美国南极政策的目标之一就是保证南极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所以必须防止南极争夺破坏美国的全球同盟体系。英国是美国的铁杆盟国,阿根廷和智利是美国泛美同盟体系中的重要成员,也是美国的盟国,美国当然不希望自己的盟国之间打起来而让苏联有机可乘。苏联在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建起来的别林斯高晋考察站坐落于乔治王岛,俯瞰南极半岛与南美大陆之间的德雷克海峡,这个海峡将在巴拿马运河可能遭到破坏后显示出重要的战略价值。如果苏联在此建立军事基地,泛美互助条约的南部地区都将处在苏联导弹的有效射程之内,这必将引起包括智利和阿根廷在内的南美国家的恐慌,使美国与拉美国家的防务合作关系复杂化。国际地球物理年尚未结束,美国即召集各国在华盛顿召开国际南极会议,提出了南极中立化方案,得到各国的一致认同。1959年12月1日,12个在南极从事过实质性科考活动的国家签署了《南极条约》,规定南极非军事化的法律地位被冻结,除禁止提出新的主权要求外,对曾经提出的主权要求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埃斯库德罗宣言的精神被《南极条约》全盘吸纳,《南极条约》被公认为是冷战时期人类取得的最辉煌的成就。

      1   2   3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