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溪
1830年,英国诗人阿尔弗雷德•坦尼森在他著名的十四行诗《克拉肯》中,描绘了沉睡于海底的挪威海怪克拉肯。
海面之上狂风暴雨,雷声滚滚。
向下,一直向下潜入海底深渊,
克拉肯正在沉睡,古老,无梦,无人侵扰。
没有阳光,它侧身在朦胧幽暗中。
在它的头顶,巨大的千年海绵绵延生长。
向上,一直向上触碰微弱阳光,
那里有奇异的密穴,
数不清的水蛭从洞穴中钻出,
巨大的手臂随波逐流,绿光莹莹。
克拉肯平躺在海底蠕虫的巨大身躯之上,
沉睡,沉睡,伴着变换的时光。
当火焰加热了海洋深处,
当人类和天使看到了海底的沉睡者,
克拉肯呼啸着从海底升起,浮出海面,死去。
——《克拉肯》,阿尔弗雷德•坦尼森
1830年,英国诗人阿尔弗雷德•坦尼森发表了他著名的十四行诗《克拉肯》。在诗中,坦尼森描绘了沉睡于海底的挪威海怪克拉肯(Kraken)。在斯堪的纳维亚语中,克拉肯的意思是“不健康的动物”,或是指那些“扭曲的、缠绕的”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