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猎捕海鰌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了解到海鰌虽是海中巨兽,但并不伤人,相反还是重要的水产资源。所以,有些敢为天下先的勇士就想缚住这海上“苍龙”。海鰌体型巨大,用普通的捕鱼方法无法猎捕。顾岕在《海槎馀录》中详细记载了古代对海鰌的猎捕过程:“土人用舴艋船(即小船)装载藤丝索为臂,大者每三人守一茎,其杪(即末梢)分赘逆髯仓头二三支于其上,遡流而往,遇则并举仓中其身,纵索任其去向,稍定时复似前法施射一二次。则棹船并岸,创置沙滩,徐徐收索,此物初生眼合无所见,忍仓疼轻漾随波而至,渐登浅处,潮落阁置沙滩不能动。”渔民乘小船,上装藤丝索,末端装倒刺的枪头两三支,逆流而上,遇海鰌后则举枪刺其身,放索任其游;然后再以同法刺一两次,则掉转船头靠岸而行,让船于沙滩搁浅,慢慢收拢藤索,海鰌刚出生时眼不睁,此时忍疼随波而至,渐游至浅处,退潮后就搁浅被擒了。
海鰌搁浅
鲸常因生病等原因而搁浅海滩、不能返回大海而毙命,我国古书上也有颇多记载。宋代陈耆卿在《赤城志》中云:“海鰌,淳熙(宋孝宗年号,1174~1189)五年八月出于宁海县铁厂港,乘潮而上,形长十余丈,皮黑如牛,扬鬓鼓鬣,喷水至半空,皆成烟雾,人疑其龙也。潮退阁泥中不能动,但睛嗒嗒然视人,两日死。识者呼为海鰌,争斧其肉,煎为油,以其脊骨作臼。”《夷坚志》中记载:“绍兴二十四年秀州海盐县……一巨鰌,因阁沙上,时时扬鬣拨刺,额上有窍径尺,其中空。经日有架梯蹑其背者,两日尚能掉尾转动,遭压死者十人。或疑为谪龙,弗敢食。一无赖子煮尝之,云极美。于是厥(其)价徒贵,至持入州城,每斤二百,涉旬乃尽。”——在秀州海盐县有海鰌搁浅,额上有大孔,直径达尺。有人架梯爬上鲸体,它一摆尾翻身,竟压死十人。人们怀疑它是谪龙,都不敢吃它。然而,竟也有个敢于吃螃蟹的勇士,煮了一尝说非常好吃。于是它身价倍增,人们把它运到州城去卖,每斤二百,十多天才卖完。鲸是哺乳动物,不会像鱼那样离水后很快死亡,所以它虽搁浅仍能存活一段时间,直到心肺因经受不住身体的挤压,衰竭而亡。
元代诗人鲜子枢写有一首《海鰌行》对海鰌搁浅有生动的描述:“至元辛卯之季冬,浙江连日吹腥风。有物宛转泥沙中,非鼋非鼍非蛟龙,神物失势谁为雄?万刃刲割江水红。九州岛之外四海通,出纳日月涵虚空,汪洋浩瀚足尔容,胡为一出荡忘返,糜躯鼎俎虾蚬同。吁嗟人有达与穷,无以外慕残厥躬,古来妄动多灾凶。”元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冬,浙江连日吹着腥味的风。有物在泥沙中辗转挣扎,不是大鳖不是即扬子鳄也不是蛟龙。神物遇难谁来称雄,任人宰割血染江水红。九州岛之外,汪洋浩瀚,四海连通,能纳日月,能涵太空,难道不能把你容,为什么出而忘归程?躯体被割得糜烂,也和虾蚬一样被切被烹。人生有时鸿运高照,有时潦倒受穷。不要羡慕外面而随意弯躬,自古轻举妄动多灾凶。
古代把鲸鱼的死亡看作是要发生重大事件的征兆。《淮南子·天文训》中说:“鲸鱼死而彗星出。”彗星在古代被认为是妖星,一般也称扫帚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