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潮灾害频发
每年我们都可以从广播或电视里听到和看到有关台风(或飓风)的消息,而最近几年,我们也多次见识到了因台风(或飓风)所引发的超级风暴潮灾害的可怕威力。特别是在2005年8月29日上午9时38分,威力强劲的“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美国的新奥尔良地区。在“卡特里娜”的肆虐之下,新奥尔良市区一度有80%的面积被洪水淹没,约1100人死亡,数十万人被疏散。这场飓风给美国南部沿海地区造成的损失估计高达800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难之一。台风(或飓风)固然是可怕的,但事实上,台风(飓风)给人类所带来的损失,多半还是由它所引发的风暴潮造成的。
风暴潮是由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而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又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灾害。风暴潮所引起的狂风巨浪,可引发水位暴涨、海水涌进内陆、堤岸决口、农田淹没、房摧船毁等重大灾害。如果风暴潮位恰好与影响海区天文大潮的高潮相叠,则极有可能导致特大潮灾的发生,从而造成更大的灾害,幸好这种情况比较罕见。
近50多年来,在世界众多濒海国家都曾经发生过严重的风暴潮灾害。1953年2月发生在荷兰沿岸的强大风暴潮,使水位高出正常潮位3米多。洪水冲毁了防护堤,海水内侵60余千米,导致2000余人死亡。1959年9月,日本名古屋发生了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最大风暴增水达到3.45米。这次强台风引起的巨浪,造成7万多人伤亡,摧毁了60余万户民房,损失船舶近3000艘,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1969年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的帕斯•奇里斯蒂安附近登陆的风暴潮,潮位高达7.5米,创造了美国最高风暴潮位纪录。1970年11月12~13日发生在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的一次飓风暴潮,最大增水超过6米,曾导致近30余万人死亡和约100万人无家可归。
风暴潮的身世
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过渡季节冷气团和暖气团在北部海区十分活跃,台风季节长,强度大,一年四季都有风暴潮发生,是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还拥有助长风暴潮发展的广阔的大陆架海区,从北到南沿海岸线上的各区段都发生过不同级别的风暴潮灾,受灾地域很广,这些都促使我国不仅成为世界上多风暴潮灾的国家之一。而且,我国风暴潮发生的频率最高,甚至比风暴潮多发的日本都要大5倍以上。
风暴潮通常被分为两类,分别是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和由热带风暴(台风)引起的热带风暴潮。
温带风暴潮一般都是在春秋季节发生,中纬度沿海各地都可见到,它以潮位变化稳定和持续为特点。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美国东岸和日本沿岸,经常出现这种风暴潮。热带风暴潮常见于夏秋季节,总伴有急剧的水位变化。北太平洋西部、南海、东海、北大西洋西部、墨西哥湾、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南印度洋西部、南太平洋西部沿岸和诸岛屿等,凡是热带风暴影响的沿海地区,均有热带风暴潮发生。我国的东南沿海也是这类风暴潮的多发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