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厄尔尼诺 字号: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海洋的"巨婴"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7-12 11:12  | 文章来源: 香颂

近些年,受到这对“兄妹”影响而产生的灾害性天气、气候现象比比皆是,人类已经深深地尝到了这对“调皮的”兄妹所带来的苦头。

厄尔尼诺降临的时候,往往在南部非洲造成严重的干旱,使大约500万人口面临饥荒;而在西太平洋地区,这位“圣婴”抑制了降雨,使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陷入了干旱并引发森林火灾;而东太平洋沿岸国家智利、秘鲁、厄瓜多尔、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东部暴风雨和雪成灾。

20世纪的最后几年,“圣婴”再度降临,紧邻秘鲁的厄瓜多尔,连降暴雨,发生了本世纪以来最大的水灾,降水量比常年增长10倍以上,洪水淹没了大片城镇和农村。而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澳大利亚却开始出现大旱灾,同时引发山区森林大火,大片原始森林毁于一旦。

在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出现了严重的水旱灾难。印度尼西亚遭受近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造成的森林大火,浓烟一直蔓延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地处印度洋的印度,南部久旱无雨,而北部则发生特大的洪涝灾害;巴基斯坦南部发生大面积的冰雹灾害,而北部出现严重雪崩,丧生百人以上。

而令我们至今仍记忆犹新的,在1997年至1998年,暴雨、洪水和高温干旱,使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众多国家都严重受灾,抗洪抢险的艰巨状况历历在目。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厄尔尼诺这个名词开始真正闯入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人们也开始对厄尔尼诺谈虎色变。

2008年1月,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强烈的暴雪天气,因为雪灾发生时正值春节期间,因此给在南方工作生活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麻烦,而雪灾造成的供电线路中断以及民房受损,更是让很多人没有过上一个正常的新春佳节。灾后统计表明,整个南方雪灾和冰冻天气灾害造成的损失共计达到75亿美元。

2008年2月11日,世界气象组织研究拉尼娜现象的专家库马尔•科利在日内瓦说,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之一就是造成东亚地区冬季寒冷,因此拉尼娜现象是造成中国南方冰雪灾害的部分原因。科利指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季风区往往出现更强烈的季风和大量的雨水,大西洋飓风的发生频率会变得更高。

在厄尔尼诺年,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水温度会增高,热带西太平洋的海水温度则偏低,因此,在西北太平洋,可以输送给大气的热量和水汽就会减少。这就导致了在太平洋低纬地区大气的对流活动减弱,造成不利于形成台风所需的大气环流条件,因此,在厄尔尼诺年,台风活动会有所减少。而在拉尼娜年,恰恰与此相反,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水温度会降低,而西太平洋的海水温度会升高,使西北太平洋大气对流得到加强,因此台风活动增强。

科学家在追踪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时还发现,这两种事件是循环交替发生的。据统计,1950年到20世纪末,全球共发生过14次厄尔尼诺事件,分别发生在:1951年、1953年、1957-1958年、1963年、1965-1966年、1968-1969年、1972年、1976年、1982-1983年、1986-1987年、1991-1992年、1993年、1994-1995年、1997-1998年。虽然每次厄尔尼诺事件都有很多共同特性,但每次过程又不完全相同,几乎没有两个过程是完全相像的。

面对这两个“小婴孩”,人们基本上可以说是束手无策。因为它们涉及全球海洋、大气及陆地三者间的复杂关系,是海洋和大气变化共同造成。

而且,由于人类社会持续大量使用石化燃料,不断释放出过量的二氧化碳,使得近些年地球的“温室效应”增加,温度上升,其后果是大部分的热量还要由海洋及大气中的水蒸气来吸收,这种恶性循环将使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的频率及严重性也在不断增加。可以预期的是:如果地球温度持续上升,人类或许将把更多的罪名加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身上。

      1   2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