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海权 字号:
树立新型海洋安全观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22 14:54  | 文章来源: 香颂

海洋国土面积与陆地国土面积的比值,是衡量沿海国海洋条件的重要指标。1974年,出席联合国海洋法大会的荷兰代表团运用数学计算,对大会146个与会国的海洋条件作出了划分:世界上有34个地理有利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根据《公约》的规定,美国受惠最大,总共可获得97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管辖范围;日本在宣布专属经济区制度后,其国土面积增加了451万平方千米,是陆地国土面积的11.9倍;连越南这个不算大的国家也宣称它的“海上领土比陆地面积大三倍”(即得到100万平方千米左右的新增面积);另外,还有15个地理既有利又不利的国家,68个地理不利国家,以及29个陆锁国(如蒙古、老挝)。我国属于典型的地理不利国家:我国海域为半封闭状态,与海上邻国的海域严重重叠,与任何一个相邻或相向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边界划分都存在着争议;我国的海洋国土与陆地国土比值仅为0.31:1,在环中国海的11个国家中海陆面积的比值最低;我国享有资源主权的300万平方千米海域,是世界主要海洋国家中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均海域不到世界人均的1/10。

维护国家海洋资源安全

树立新型海洋安全观,维护国家海洋资源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要更新海洋资源观念。海洋资源在传统认识中是“航行、捕鱼、制盐”,而在现代观念中海岸带、海岛土地及其地下底土资源、内海、领海和海岛上层空间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海洋水文气候资源、海域中的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能资源、海水及其化学资源、滨海旅游资源、海底文物及其他遗弃物等,都是国家海洋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国际海底制度的确立,使海洋资源的范围远远扩大。随着我国经济利益走出国门,我国海洋资源的来源地扩展到更广阔的区域:我国通过投资的方式在多个国家建立了自己的资源基地,加快了海外资源的战略布局。

二是要认识海洋资源的安全风险。一般地说,海洋资源安全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类似“石油危机”之类的全球性风险;主要资源地动乱之类的地区性风险;外部势力侵入我海洋资源地的风险。目前,我国面临的严重问题是:自有海洋资源不断遭到周边国家“蚕食”。我国的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已经被他国大量开采。我国近海渔场早已成为附近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性捕捞的海域,每周都有韩国、日本、越南等渔船进入我国近海渔场甚至领海和禁渔区滥施捕捞,他们的年捕捞量初步估算有300万吨,几乎与我国海洋渔业的年捕捞量相等。海洋资源安全关乎国家的发展利益,为保障国家的发展利益,海军必须担负起保护国家海洋资源安全的责任。

确保国际海洋通道安全

树立新型海洋安全观,确保国际海洋通道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更新海洋通道安全观念,摒弃传统的认识。过去在经济封闭的时代,我们曾认为占有、控制海上通道,确保自己在他国海域的利益,是殖民主义、霸权主义海外扩张的表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开放发展,国际海洋通道已经与我国利益连接在一起,海上交通要道和海上交通线对于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其次,应认识到海洋通道安全从古至今就是世界大国争夺的焦点。1986年,美国公然宣布世界上16个通航海峡是美国的利益,包括阿拉斯加湾、朝鲜海峡、望加锡海峡、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红海南部的曼德海峡、北部的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斯卡格拉克海峡、卡特加特海峡、格陵兰—冰岛—联合王国海峡、非洲以南和北美航道、波斯湾和印度洋之间的霍尔木兹海峡、巴拿马运河、佛罗里达海峡。这些海峡实际上是所有从事海洋运输国家都要用到通道。如果这些海峡被封锁,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要受影响。进入新世纪,控制重要的海上通道的斗争更加激烈。

再次,熟悉与我国安全息息相关的重要海洋通道。由于我国海区处于半封闭状态,出入世界大洋要经过很多海峡,对我国的国防安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海峡有6个(见表)。其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台湾海峡和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是纵贯我国东南沿海的海上交通要道,素有“中国海上走廊”之称,是保卫我国东南沿海安全的战略要冲。马六甲海峡扼守我国的南大门,是我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海上通道,其安全关系着我国未来的发展和安全。目前,我国石油进口的路线包括:来自中东的石油经由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或者望加锡海峡)-台湾海峡到达中国;来自非洲的石油经由北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马六甲海峡到达中国;来自亚太地区的石油经由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到达中国。由此可见,马六甲海峡已经成为我国运输石油的咽喉水道。而令人担忧的是,这条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三国共管的水道,一直被美国、日本、印度等许多国家觊觎。可以说,马六甲海峡一旦有突发事变或被他国控制,我国的能源通道也就被扼制住了。

      1   2   3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