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海权 字号:
中国近代海权思想的先声(上)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22 14:16  | 文章来源: 香颂

魏源还具体指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通过考察“夷情”,魏源认为欧洲国家海权之兴,可追溯到明代。“欧罗巴内城邑大兴,并操自主之权,始知印书,知制火药,初造罗经。自明嘉靖年间,舟揖无所不至,初寻出亚默利加(指美洲)大地,次到印度国,后驶至中国,通商日增,见识日广。此时欧列国万民之慧智才能高大,纬武经文。故新地日开,遍于四海焉。”

魏源已经深刻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势力之所以能够崛起,主要是因为掌握了海上霸权。“红夷东驶之舶,遇岸争岸,遇洲据洲,立城埠,设兵防,凡南洋之要津已尽为西洋之都会。”西方“恃其船大帆巧,横行海外,轻视诸国,所至侵夺”。这无疑是近代中国对西方通过控制海洋进行殖民扩张的最深刻的认识。

不仅如此,魏源还准确地认识到在欧洲列强的海洋争夺中,英国已经获得了掌控世界海洋霸权的优势。他指出,英国“本国虽褊小,而除本国外,所割据他洲之藩属国甚多”。“遇有可乘隙,即用大炮兵舶,占据海口”,以此“绕地—周,皆有英夷市埠”。魏源还认识到了英国军事扩张与商业扩张并行的殖民手段。“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贸相资,遂雄岛夷。”“盖四海之内,其帆樯无所不到,凡有土人之处,无不睥睨相度,思睃削其精华。”

据此,魏源认为英国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直接威胁中国的最危险的敌人。他指出:“英吉利者,昔以其国在西北数万里外,距粤海极远,似非中国切肤之患。今则骎骎移兵而南,凡南洋濒海各国,……皆为其胁服,而供其赋税。其势日南,其心日侈,岂有厌足之日哉?”他进一步指出,英国侵占新加坡后,其侵华野心已经暴露无遗。“自英夷以兵夺据,建洋楼,广衢市,又多选国中良工技艺,徙实其中。有铸炮之局,有造船之厂,并建英华书院,延华文为师,教汉文汉语,刊中国经史子集国经地志,更无语言文字之隔,故洞悉中国情形虚实。”“盖欲扼此东西要津,独擅中华之利,而制诸国之咽喉。古今以兵力行商贾,未有如英夷之甚者!” 魏源认为,面对西方海权国家的疯狂扩张,中国摆脱困境的出路就在于“塞其害,师其长,彼且为我富强”。

西方的优势在于船坚炮利,故船炮为海防必需之物,这是林则徐和魏源的共识。但是,魏源对西洋长技的理解却比林则徐更为深刻。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他对船炮的来源提出了有远见的措施;第二,他认为西洋的长技不止是船炮,还有养兵、练兵之法。

在船炮的来源问题上,魏源起初倾向于向外国购买,提出“造炮不如购炮,造舟不如购舟”。“水战之器,莫烈于火炮。有守炮,有攻炮。其制莫精于西夷,其用莫习于西夷,与其制之内地,不如购之外交。” 他甚至具体指出了令往来于新加坡、孟买、孟加拉等地的中国商船购置夷炮的具体方案:“令每舶回帆入口,必购夷炮数位,或十余位,缴官受值,力省而器精,事半而功倍。”至于轮船,“为四夷哨探报信之利器,苟非其本国专门工匠,即出外交兵,夷商亦用之而不知其详,每遇炮伤礁损过甚,即修之而不得其法,断未易于创造”。因此,魏源认为:“以彼长技御彼长技,此自古以夷攻夷之上策。盖夷炮、夷船但求精良,皆不惜工本。中国之官炮,之战船,其工匠与监造之员,惟知畏累而省费,炮则并渣滓废铁入炉,安得不震裂?船则脆薄窳朽,不足遇风涛,安能遏敌寇?”

船炮虽可购自外洋,但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自制船炮乃为根本之计。魏源认为“英夷船炮在中国视为绝技,在西洋各国视为平常”,中国人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掌握的。因此,他建议:“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选闽、粤巧匠精兵以习之,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计每艘中号者,不过二万金,计百艘不过二百万金。再以十万金造火轮舟十艘,以四十万金造配炮械,所费不过二百五十万,而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这种想法在当时或许过于乐观,但是这一思想却被后来的洋务派所采纳,对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整个近代化进程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西洋之长技并不限于船炮,更在于人才的训练有素,“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因此养兵、练兵也必须贯彻“师夷长技”的原则。魏源以葡、英两国兵为例指出:“澳门夷兵仅二百余,而刀械则昼夜不离,训练则风雨无阻。英夷攻海口之兵,以小舟渡至平地,辄去其舟,以绝反顾。登岸后则鱼贯肩随,行列严整,岂专恃船坚炮利哉?”他进一步指出:“无其节制,即仅有其船械,犹无有也;无其养赡,而欲效其选练,亦不能也。”魏源还提出了精简军队、提高军队素质的思想,即“汰其冗滥,补其精锐”。以广东水师而言,经过汰冗补精,“以三万有余之粮,养万五千之卒,则粮不加而足”。“今以招兵驾坚舰,昼夜千里,朝发夕至,东西巡哨,何患不周?”

他又提出应选拔熟悉海军装备和指挥艺术的将领,并主张在武科举中增设水师科,不拘一格、选拔海军人才。其具体设想是:“有能造西洋战舰火轮舟,造飞炮火箭诸奇器者,为科甲出身。能驾驶飓涛,能熟风云沙线,能枪炮有准的者,为行伍出身。”“皆由水师提督考取,会同总督拔取,送京验试,分发沿海水师,教习技艺。”“凡水师持官,必由船厂火器局出身,否则由舵工水手炮手出身,使天下知朝廷所注意在是。不以工匠舵师视在骑射之下,则争奋于功名,必有奇材绝技出其中。”

      1   2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