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海权 字号:
日本在“冲之鸟”缘木求鱼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22 11:22  | 文章来源: 香颂

“冲之鸟”:岛还是礁?

“冲之鸟”位于北纬20度25分31秒,东经136度04分11秒,距离东京约1740千米,是日本唯一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珊瑚礁。“冲之鸟”所在礁盘内原有5座礁石在高潮时露出水面,但是经过海浪的常年侵蚀,到1986年,盘中只剩下东露岩和北露岩中两块床垫大小的礁石在高潮时露出水面,总共面积不到10平方米。为防止这两块礁石因风化而消失,日本于1987年开始进行护岸工程,在两块小礁石四周建起防护设施。近些年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冲之鸟”即将沉入海底。为使其免遭淹没,日本从2006年开始培植珊瑚,并计划从2008年4月22日起向“冲之鸟”移植已经培植成功的珊瑚片,最终使其成为能够维持居民生活的“岛屿”。

但从国际法角度而言,“冲之鸟”的情况与构成岛屿的核心条件并不相符。现在的“冲之鸟”与发现时相比,已并非完全由自然形成,其人工打造成分十分明显。它的外围有直径50米、高3米的混凝土防护设施,礁盘上建有距海面7米的平台。从现有图片中可以看出,如果没有这些后来人为增加的防护设施,该礁几乎消失于海面之上。它完全依靠上面建造的人工设施而永久地高于高潮水面。其次,“冲之鸟”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经济生活。如果不对其进行加固,高潮时该礁露出水面的部分不足10平方米。由于其本身属于珊瑚礁,所以上面既无淡水,也不能生长人类生存必需的食物。一个既没有淡水也没有食物、面积不超过10平方米的地方,可以说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毫无疑问是不适于人类居住的。此外,日本计划在“冲之鸟”上建设海水发电设施以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通过在该礁周围海域抛洒鱼苗以支援日本渔民到附近作业,移植珊瑚礁以加固并扩大礁石面积等一系列行动也恰恰说明,实际上日本也清楚,如果不进行人为加工,单凭其自然条件,“冲之鸟”是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经济生活的。由此看来,“冲之鸟”并非国际法意义上的岛屿,而只能是岩礁。日本将其说成“岛屿”,只截取岩礁与岛屿的共性,而故意遮蔽岩礁的特性,并借此偷换概念,混淆视听。

“冲之鸟”的海洋权利

关于岛屿的海洋权利问题,《公约》第121条第2、3款分别规定:“除第3款另有规定外,岛屿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按照本公约适用于其他陆地领土的规定加以确定;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依据这两款的规定,岛屿和其他陆地领土一样拥有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四个海域,而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既然“冲之鸟”只能算作《公约》第121条第3款规定的岩礁,它当然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最多只可以拥有12海里领海和毗连区。这样一来,日本通过将“冲之鸟”化“礁”为“岛”,企图获得其专属经济区海域权利,无异于缘木求鱼。

这一结论不仅符合《公约》的规定,与国际社会的利益也是一致的。首先,“冲之鸟”附近海域,是东亚大陆国家通过第一岛链间水域进入太平洋的重要通道。一旦这一带海域成为日本的专属经济区,其他国家的军舰、飞机在这一海域的行动自由会受到极大限制。这是任何国家都不能接受的。其次,如果日本将这一带作为其专属经济区,则其他国家就不可能在这一带自由地进行海洋资源开发,即使进行科学研究,也必须按照《公约》第248条的规定,提前向日本提出申请并提供包括计划性质和目标、船只的船名、吨位、所载装备以及具体路线等资料,这无疑会对其他国家正当利益造成损害。最后,日本这种通过人工加固礁石的手段获取专属经济区的做法一旦被承认,将会在国际社会中开创非常恶劣的先例,会刺激某些国家采用类似方式损害别国的合法权益。这会给国际社会增添更多的冲突与争端隐患。这是周边国家应当加以关注的。(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1   2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