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这些南极外大陆架划界案的提出,释放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它提醒国际社会,南极大陆领土主权的归属问题不会因为《南极条约》而真正冻结。

撰文/张侠
《南极条约》只是在政治上维持现状,没有提供一种解决领土争议的方法,只是把领土争议“冻结”或“搁置”起来。
外大陆架,即200海里以外的大陆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赋予沿海各国的一块巨大的“飞地”,被称为主权国家最后的边疆。世界上任何国家疆土的获得、失去和最后固定,无不经过漫长、残酷而又血腥的争夺过程,这一过程一直延续到今天。与之相比,动辄数百万平方千米的海底区域,只要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提交几页申请就可以获得主权权利,从而获得了未来开发海底资源和向海底移民的生存空间。有如此的免费大餐做诱惑,一向表面平静的南极洲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按照大陆架划界审议规程,2009年5月13日是大多数沿海国提交外大陆架划界申请案的最后期限。随着这一期限的日益逼近,阿根廷、挪威及澳大利亚等南极领土主张国家纷纷于近期向委员会提交南极外大陆架申请,由此使南极领土主权的内容扩大,领土争议更趋复杂化,其归属问题朝着更加不确定的方向发展。阿根廷于2009年4月21日正式向委员会提交外大陆架申请,其中涉及南极外大陆架部分位于其南极主张领土扇区,一直到南纬60度,主要包括南斯科舍海以南和威德海地区。挪威的划界案涉及南极部分主要在毛德皇后地。澳大利亚稍早一些,于2004年就提交了南极外大陆架划界案,主要包括其主张的南极领地陆块没入水中的延伸部分,面积约69万平方千米。
南极大陆的领土归属一直存在着争议。历史上,《南极条约》(1959年签订)12个原始缔约国中的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挪威、阿根廷、智利等7个国家正式提出过具体南极领土要求(称为南极领土主张国);美国、俄罗斯、南非、比利时、日本是5个否认其他国家领土主张而自己没有正式提出领土要求的国家。其中美国、俄罗斯都认为自己有充足的根据提出南极领土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