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并不像土耳其人想象的那样顺利,拜占庭的城墙经过了上千年的营造,坚固无比。虽然土耳其有当时威力最大的石炮,可是仍然无法在短期内将其摧毁。而金角湾的入海口还铸有巨大的铁链,土耳其军舰无法驶入,也就无法对拜占庭形成合围之势。穆罕默德二世经过仔细观察和周密考虑,下达了一道令所有人都无法想象的命令:军队和民夫将加拉太附近的土地填平、夯实,并砍伐了许多大树,削成圆木,再涂满油脂。然后,将巨大的战舰拖到圆木上,牛拉人推,向金角湾前进。城中的军民,此刻正抵挡着从南部和西部射来的石炮,他们哪里知道,炮轰不过是土耳其施放的烟幕弹。当巨大的石块不再落下,他们还以为可以喘息一会儿,可是,身后却传来了巨大的呐喊声和战鼓声。土耳其的几十艘军舰已经“从天而降”,进入了金角湾。
穆罕默德二世采取的这一出其不意的军事行动为胜利的天平添加了一枚沉重的砝码,也使他跻身于一流军事家之列。此后,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土耳其军队攻下了拜占庭,东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君士坦丁十三世战死。穆罕默德二世将拜占庭定为帝国的首都,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意为“伊斯兰之城”。
1870年,城市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市政府架设了桥梁,兴修了城市排水系统。电灯、有轨电车和电话也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首都由伊斯坦布尔迁到安卡拉。经过短暂的停顿后,20世纪50年代,伊斯坦布尔开始了大规模城市改造。但是,改造的代价也很高,许多古迹都被拆除了。
无论是坐飞机还是坐船,来到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游人一定会首先注意到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大桥。大桥全长1560米,水面长度1074米,桥身离海面64米,没有桥墩,便于各种船只通行。
伊斯坦布尔最有名的建筑是圣索非亚清真寺。清真寺位于伊斯坦布尔的欧洲一侧,金角湾南边,靠近马尔马拉海,原名圣索非亚大教堂,是基督教历史上最有名的教堂之一。公元532年,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修建。教堂穹顶高达55.6米,显得非常壮观。马赛克贴画和各种装饰品将教堂内部装饰得金碧辉煌。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征服拜占庭后,将它改成了清真寺。随后,又有不少能工巧匠对其进行了扩建。可以说,这座宏伟的建筑同时体现了基督教和穆斯林两种文化,因此,有很高的价值。现在,这里是土耳其著名的博物馆。
清真寺西北不远便是托普卡珀博物馆。穆罕默德二世征服拜占庭后,先在城中心修了一座宫殿。1470年,他下令再修一座宫殿,即托普卡珀宫。这是一座具有典型土耳其风格的建筑,四周有绿树成荫的庭院。站在宫殿阳台上,博斯普鲁斯海峡、金角湾和马尔马拉海尽收眼底。历任苏丹不断对这座宫殿进行了改进。1853年,新王宫建成,托普卡珀宫失去了往日的荣耀。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对它进行了修复。如今,陈列在宫中的每件艺术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杰作。1924年,这里作为一座博物馆对游客开放。
从托普卡珀博物馆清真寺向北走,来到金角湾,可以看到著名的加拉太桥,它和邻近的阿塔图尔克桥把金角湾两侧的城区连接起来。当年,拜占庭的“千寻铁索”应该就是横亘在这里的。
其他值得一去的景点还有蓝色清真寺、瓦仑斯引水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