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字号:
圣彼得堡——俄罗斯大洋梦的起点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7 15:33  | 文章来源: 香颂

作者:车忱

尽管许多人,包括一些著名科学家在内,极力否认全球变暖,但北冰洋上厚厚的冰层在融化却是不争的事实。大家经常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北极熊在冰面上步履蹒跚地寻找下一个落脚点。进入8月,北冰洋变得更“热”了——国外某政治漫画网站上贴出这样一幅漫画:一只北极熊正在探路,从薄薄的冰层下面突然探出一个跟它长得很像的“黑家伙”。当然,大家都知道,这只黑熊就是刚刚在北冰洋下面,北极极点位置插了一面国旗的俄罗斯。

15世纪下半叶,在欧洲的版图上才出现了俄罗斯这个小小的内陆国。可是在几百年的时间内,通过战争,俄罗斯使许多邻国成了它的一部分、不接壤的国家变成了邻国,它也因此成为地跨欧亚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如果不是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它的领土还会延伸到北美洲。同时,它也变成了为数不多的面临三大洋(北冰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洋国家之一。而俄罗斯西部的港口——圣彼得堡,在这个国家冲向海洋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地理坐标是北纬59°56′0″,东经30°20′0″。它西临芬兰湾,与芬兰、瑞典隔海相望。圣彼得堡坐落在涅瓦河口三角洲上,面积600平方千米。市区人口400多万,若包括郊区在内,则有600多万。在全世界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里,圣彼得堡是纬度最高的。

1682年,俄罗斯帝国迎来了一位10岁的小沙皇——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经过十多年宫廷中的腥风血雨,彼得一世在1696年成为名副其实的俄国统治者。他年纪虽轻,但是雄心勃勃。站在俄国地图前,他总感到愤愤不平:欧洲海岸线绵长,港口众多,却没有一个是俄国的!彼得一世深谙欧洲历史,他知道,那些老牌强国,如西班牙、英国、荷兰,无一不是靠战舰、商船和殖民地攫取了巨额利润。因此,把俄罗斯的旗帜插到海边,是这个年轻人的重要目标。彼得一世首先同南边的土耳其进行了多年战争,迫使后者于1700年同意向俄罗斯开放黑海30年。接着,他把目光转向了老仇人——瑞典。

两位年轻帝王的对决,催生了俄罗斯的新首都

当时,瑞典国王是年仅18岁的查理十二世。包括彼得一世在内,谁都不把他当回事。几个国家纷纷发动了对瑞典的战争。可是,这个“小孩”却迅速打败了丹麦-挪威联军,接下来同俄国进行了著名的纳尔瓦战役(Battle of Narva)。纳尔瓦位于今天爱沙尼亚东北部,是波罗的海的战略要地。1700年10月,俄国军队将近40000人攻占了纳尔瓦。可是还没来得及庆功,就被查理十二世的带领的10000人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战死和淹死的士兵有15000多人,而瑞典伤亡士兵不到700人。此时形势显然对瑞典有利。军事顾问向查理十二世提出,“宜将胜勇追穷寇”。可查理十二世并没有采纳建议,而是将矛头转向了另一个敌国——波兰,并且在战争中再次获胜。但他的战略决策恰恰给了真正最强大的敌人——彼得一世喘息的机会。彼得一世痛感俄军的落后和羸弱,他加速了对军队的改革。

1703年,为了同瑞典抗衡,彼得一世下令在注入芬兰湾的涅瓦河河口建立一座城市。他将城市命名为圣彼得堡。为了保证如期完工,铁腕沙皇每年在全国强征40000民夫。以当时俄国的人口而论,10到16个家庭就要出一名男子。这些民夫需要自带工具和食物,步行几百千米,赶往工地。有些人是脚戴镣铐,被荷枪实弹的士兵押到工地的。不断有民夫逃亡。同时,涅瓦河口一带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都很恶劣,基本上无法居住,许多民夫悲惨地病死。

彼得一世很清楚,俄国同其他欧洲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他聘请了许多外国工程师、建筑师、科学家、商人和造船工人为建造圣彼得堡出力。圣彼得堡逐渐由蛮荒之地变成了富裕、文明的大都市,发达程度超过了当时的首都莫斯科。许多知识分子都被吸引到这里。

1   2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