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车忱
波罗的海是欧洲大陆北部的内海,沿海有瑞典、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芬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共9个国家。它是北欧重要的海运航道。历史上,发生在波罗的海及沿岸的战争不计其数,沿海国家的版图也随之不断变化。例如波兰,曾经是一个强大的王国,在14、15世纪达到鼎盛,但从18世纪开始逐渐衰落。而此时,它东面的俄罗斯和西面的德国却越来越强大。在这两个强国眼里,波兰或是直接的侵略对象,或是它们明争暗斗的筹码。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格但斯克——波兰著名的港口城市,不断改换“国籍”和名称,书写了一段特殊的历史。
优良港口,终年不冻
格但斯克位于波兰北部,滨海省的首府,东经18°38′,北纬54°22′。人口约46万。波兰最大的河流——维斯瓦河从这里流入波罗的海。虽然这里纬度较高,和我国黑龙江省的漠河差不多,但由于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温并不低,港口终年不冻。
格但斯克是波兰第一大港,也是波罗的海沿岸的较大港口。港口年平均吞吐量约2亿3300万吨,进、出口货物主要有煤、石油、铁矿石、木材、钢铁、粮食、化肥等。格但斯克交通发达,铁路网密集,乘火车可以前往德国柏林、俄国加里宁格勒等城市。这里还是波兰的工业中心,电子、通信及计算机产业目前也比较发达。
一千年的历史,折射了波兰的光荣和屈辱
考古学家证明,公元1世纪,就有人在今天的格但斯克一带活动,并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在欧洲历史上,这是比较早的。到了公元8~9世纪,这里已经出现了较发达的手工艺制造业和捕鱼业。公元980年,波兰大公梅斯科夫一世在格但斯克建立要塞,将其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公元997年,在波兰大公波列斯拉夫(史称“勇敢的波列斯拉夫”)的要求下,这里的居民皈依了天主教,这一年被当作格但斯克诞生的日期(1997年,格但斯克进行了建城1000周年庆祝活动)。可是直到1224年,“格但斯克”这个名字才确定下来。从此这座城市成为波罗的海沿岸重要的贸易和渔业港口。1296年以后,由于大量德国人在这里定居,而且与德国的贸易与日俱增,格但斯克变得越来越像一座德国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