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海洋人物 字号:
著名海洋生物学家、科普作家方宗熙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7 11:29  | 文章来源: 香颂

随着生物科学不断发展前进,生物科学由观察生命活动现象逐渐深入到认识生命活动的本质,从而形成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便是人们运用分子生物学知识所设计的巧妙方法,是定向改造生物遗传性的一种先进技术。运用科普作品宣传现代生物学知识以及遗传工程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是方宗熙教授晚年撰写科普作品的主要题材。《遗传工程浅说》、《遗传工程》、《遗传工程——定向改造生物的新科学》等单行本的相继出版、针对水平不同的读者,通过深浅不同、内容类似的科普著作,使读者对遗传工程这门崭新的生物技术有了一个完整的了解。

方宗熙教授不仅撰写了百万字的科普作品,还根据自己在创作实践中的经验撰写了科普创作理论探讨文章。1978年5月,他在全国科普创作座谈会上发表了《写什么,怎么写》一文,对科普创作的选题,加强作品的思想性、写作程序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方先生认为:对科普作品强调科学性这是永远不会过分的。理由很简单,科普作品在于介绍科学知识,因此,科学性是科普作品的命根子。

方先生在科普创作中,除撰写科普文章外,还充分利用科普广播、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传授科技知识。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期日演讲会”节目中,进行了海洋开发方面的专题科普讲座,即通俗又生动,受到广大听众的称赞。他也十分关心《海洋》(今《海洋世界》)杂志的诞生和成长。当《海洋》杂志在祖国大地上一出现,方先生就像爱抚和关心年幼的孩子一样倾注了心血,并理所当然地成为第一批作者。他于1976年开始在《海洋》上连续发表了《海带单倍体育种实验》、《略谈海洋有机物的生产》等文章。他晚年尽管科研、教学和社会活动十分繁忙,但仍然坚持为《海洋》撰稿。就在他逝世的前一年,还为《海洋》杂志撰写了《略谈菊石是怎样绝灭的——兼论灾变论》一文,因而他成为《海洋》读者们十分熟悉的朋友和老师。

方先生在自己的日记本上端正地写着“生命的价值在于贡献”。他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在长期的科普创作中,他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晚上检索所需资料卡片,翌晨黎明即起身伏案写作,几乎天天如此。在科普创作的征途上,方先生呕心沥血、历尽艰辛,笔耕五十余年,为后人留下了几十册和几百篇科学作品,在普及科技知识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方先生把科普创作看作是一名科学家份内的工作。因此对待科普写作十分勤奋和严谨。有一年的春节,寒风凛冽,鹅毛大雪纷飞,方先生和夫人江乃萼吃罢早饭后,不是按照春节习俗走亲访友,而是匆忙赶到实验室工作,进行科研实验以后,又利用实验间隙修改起急等交稿的科普作品。

全国科学大会以后,科普创作的春天来到了。方先生满怀激情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科普创作座谈会。中国科普作协、山东省科普作协代表大会,推选他为中国科普作协副理事长、山东省科普作协理事长。1984年1月4日~19日,在中国科普作协“二大”会议上,方先生带病参加了大会,并在会上致开幕词。他与华罗庚、茅以升、高土其、钱学森等十七位科学家一起,受到大会的表彰,同时接受大会推选他为中国科普作协荣誉会员。

      1   2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