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海洋人物 字号:
著名海洋生物学家、科普作家方宗熙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7 11:29  | 文章来源: 香颂

李明春

方宗熙教授是一位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科学家。1912年4月方宋熙先生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的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父亲以烧窑营生。1926年,北伐战争消息传到云霄,年仅14岁的方宋熙,毅然参加了广东北伐军武装宣传队。1929年,他在云霄中学读完中学后便考入了厦门大学预科班。1936年夏,他在厦门大学本科毕业,取得了理学学士学位。

在厦门大学学习期间,他除了钻研科学知识外,还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不仅是厦门大学生物学会的第一批会员,而且曾任该会主席,主办过该会的会刊《生物学会刊》。他还写诗歌和散文,向一些左翼报刊杂志投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或介绍科学知识,或歌颂真理和光明,或鞭笞黑暗和恶势力。

1936年,方先生于厦门大学生物学毕业后留任助教,后经友人介绍,于1938年初到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巨港中华学校当教员。巨港是华侨集居地之一,他积极向当地华侨宣传救国的真理,组织学生义演,为支援国内抗日募捐。

抗日战争胜利后, 1946年方先生来到新加坡,参加了由胡愈之先生发起的中国民主同盟马本亚支部的创建工作,在华侨中进行爱国和民主活动。在这期间,他经常学习进步书刊和毛泽东的论文,并在支部领导下,在进步华侨学生和社会青年中进行爱国主义的宣传和鼓动工作,指导进步同学和青年们团结起来,坚持斗争、坚持民主、反对内战。他还经常为胡愈之先生主办的进步刊物《风下》等撰稿。

此后,方先生得到友人的资助和英国奖学金,于1947年秋天,辞去新加坡华侨中学生物教员的职务,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专攻遗传学。1949年底,他通过了论文答辩,获得英国遗传学博士学位。这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让他看到了希望,在此之前方先生所做的一切正是为了这一天,他决心回国,报效祖国和人民。但由于当时英国政府的阻挠,他这一愿望难以实现。1950年,他应邀到加拿大担任多伦多大学的访问学者,然而他仍念念不忘返回祖国,在这期间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冲破阻力,终于在1950年冬经香港返回祖国。回国后,他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担任生物学编辑室主任,他亲自编写了《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和《达尔文主义基础》四本中学生物教科书。后于1953年调到山东大学任生物系教授。从1959年至逝世前,方先生一直担任山东海洋学院生物系教授。在此期间曾任生物系主任和副院长,并担任《遗传》杂志主编,《海洋学报》副主编等。

方宗熙教授是我国海藻遗传育种工作的奠基者,他和助手们先后完成一百余篇科研论文,主要有:《海带“海青一号”新品种的培育》、《海带单倍体遗传育种的实验》、《海带杂种优势的初步实验》等。他在海带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海带养殖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他用海带单个配子体进行单倍体遗传育种的研究,引起国际上的重视,这一研究成果,曾获得1978年春全国科学大会的奖励。

在繁忙的教学过程中,方先生始终没有忘记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他陆续写就《生物是怎样发展的》、《生物的进化》、《生命的进化》、《生物学基础知识》等科普著作,同时针对不同读者的要求,在选材上有所取舍,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好书,《生命进行曲》一书还译成了藏文与维吾尔文。方先生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十分注意加强科普作品的文艺性、趣味性,而且还注意挖掘科学知识本身的故事性,使作品具有吸引人的魅力,给小读者以艺术上的享受。

1   2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