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
地质与地理
资源与环境
气候与灾害
权益与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海洋世界>> 海洋人物 字号:
毁誉参半的莱尼·里芬斯塔尔
海洋世界 | 时间: 2010-06-17 11:02  | 文章来源: 香颂

生命最后时光完成的水下传奇,海洋电影史上无人超越的丰碑——记《水下印象》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

文/姚海科

孩童对于海洋世界的热爱,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当我将德国女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拍摄的《水下印象》影碟送给我年满三岁的小外甥女时,她那如获至宝的神情,使我对这个捣蛋鬼的印象大为改观。至今,这部描述水下世界面貌的影碟,与她幼年时期最珍爱的玩具天线宝宝,芭比娃娃堆放在一起,在孩童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比至纯至真的美丽事物更能打动她们的心扉。我的外甥女甚至宣称,这是她一生中最珍爱的影片。对于全世界热爱自然、热爱海洋的人们来说,这部影片也同样具有难以抗拒的奇幻魅力。

不过我要说的,是关于这部影片的一个传奇女人的一生。

1902年8月22日,莱尼·里芬斯塔尔(原名贝尔诺·阿玛丽?海伦娜)出生在柏林的一个经营暖气与通风设备的商人家庭。早在幼年时期,她就表现出了非凡的艺术天分,4岁时写出了第一首诗歌,少年时又学习绘画,受过严格的芭蕾舞训练,并且从表演芭蕾舞开始走上艺术之路。若不是后来因为膝盖受伤而走下了舞台,里芬斯塔尔的人生恐怕就不会如此壮丽和动人心魄。

1925年,里芬斯塔尔偶然看了一部名为《命运之山》的电影,她立刻被影片中仙境般的名山胜水、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所征服。她找到该片中的男主角路易·特兰克,说她想在他的下一出戏中和他演对手戏,并请他将她的照片寄给《命运之山》的导演阿诺德·范克博士,照片中里芬斯塔尔的美立刻征服了阿诺德,很快,里芬斯塔尔出演了他的下一部电影。到20世纪20年代末,里芬斯塔尔已成为当时的一个偶像,她被热爱她的影迷称作“德国的嘉宝”。

做一名演员似乎无法释放里芬斯塔尔喷涌而出的创作欲望和灵感。1932年,雷芬斯塔尔在德国电影前辈的指导下,导演了自己第一部影片《蓝光》。影片中她对美与拍摄纪录片方面的天才展现了出来。很不幸,或者说“幸运”的,里芬斯塔尔作为导演的才华被阿道夫·希特勒看中了,1933年,希特勒请她为国社团的大会拍摄纪录片,这部影片没有公开放映,但她不久就接受了希特勒的个人委托,为国社团的1934年纽约堡军事阅兵拍摄纪录片,这就是她最为世人激赏和诟病的《意志的胜利》。此后的几年里,无数德国人坐在电影院里,观看这部影片一直热泪盈眶。当他们离席起身的时候,所有的人都笃信希特勒是一个英雄,是上天派来的弥赛亚。他们决心为他做一切事情,包括慷慨赴死——很多人的愿望实现了,在未来的10年之内,这个蓄着小胡子的人将指挥他们前往世界各地,然后死在北非,死在诺曼底,死在斯大林格勒。

希特勒称赞里芬斯塔尔是德国最完美的女人,在里芬斯塔尔的后半生,乃至死后的岁月里,她都无法从这一阴影中走出来,她为纳粹工作的短短7个月,使她永远不会被许多人原谅。但从艺术的角度看,这部纪录片又实在太过完美了。里芬斯塔尔在这部影片里以及她为1936年柏林奥运会拍摄的纪录片《奥林匹亚》中许多创造出来的技法,被后来的导演或高明或拙劣的反复模仿。正像我们熟知的香港、大陆武打片或者是类似好莱坞《星球大战》那样的电影,绝大多数都带着点里芬斯塔尔的笔法。

1   2     


[我要纠错][推荐] [收藏] [打印] [ ] [关闭]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网站维护制作:海洋出版社 《海洋世界》杂志社 中国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邮编:100081
稿件联络信箱:oceanworld@gmail.com 网管信箱:fengz@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