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2月,在周总理的指示下,中远公司首次按国际惯例利用银行贷款购进“黎明”号货船,从此,中远开始按照“贷款买船,赢利还贷”模式,自力更生发展远洋船队。1967年5月,中远广州分公司“敦煌” 轮从黄埔港起航,开往西欧,标志着新中国第一条国际班轮航线的开通。
20世纪60、70年代是中远船队规模大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远洋业突破了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重重封锁,建设起了初具规模的船队,开辟了走向世界、走向大洋的一条条航线。
文革时期,围绕“风庆”轮的远航,四人帮将“买船还是造船”的经济发展问题变成政治问题大做文章,对中国远洋运输业产生了不少干扰。尽管如此,到1975年底,中远公司船队总吨位突破500万吨。国有船队的壮大,使我国外贸运输货物中租用外轮的比例逐年下降,我国的进出口货物开始大量地由飘扬着五星红旗的远洋船运载,受到国际航运同行的瞩目。
1978年9月26日,中国第一艘集装箱班轮、中远上海分公司的“平乡城”轮从上海港启航,驶往澳大利亚悉尼港。标志着中国远洋集装箱运输经营从此正式开始。1979年3月,中远公司与日本饭野海运株式会社在北京签订雇佣中远船员协议,中远总公司劳务输出业务正式展开。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海员劳务外派。
新中国的远洋海员们以龙的精神驾驶着巨轮航行于大洋,出现在世界各地,面对着神秘莫测的大自然,激烈复杂的世界经济竞争,变化多端的政治格局,碰撞在不同的文化之中,将中国的产品带向世界各地,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四方。
第一代中远人驾船出海时,“求是创新,图强报国”的责任感使他们顽强地与大自然的风浪博斗,最大限度地为国家创造财富,向所到国家展示新中国海员的风采,用自己的辛勤劳动甚至生命建设中远船队。
新中国远洋运输船队的第一位船长陈宏泽为新中国的远洋事业奉献了一生,他的塑像矗立在广州远洋办公大楼前,让后人永远铭记陈宏泽等老一辈海员创造的业绩,学习陈宏泽船长的崇高品德和献身精神。新中国第一位女船长孔庆芬,第一位女政委焦湘兰,第一位女轮机长王亚夫,她们开创了世界海运史上的许多第一,也向人们证明了新中国妇女的卓越能力。
越南战争时期,广州海运局的海员们运载着支援越南的物资在北部湾遭遇美机轰炸,把生命和鲜血留在了异国的土地上。
1979年12月20日夜,航行在马尔马拉海上的“广水”轮遭遇西班牙轮船的碰撞,海员们在船体受损,时刻都可能发生爆炸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力量奋战十几天排除危险,将船安全驶回国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远洋运输业也开始了新的发展。如今,中国远洋船队已经拥有23万艘货轮,载重量约6000万吨,居世界第4位,飘扬着五星红旗的中国船往来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1200多个港口,其运行效果关系到中国每一个老百姓及世界诸多国家的民众生活。在我们为中国远洋运输业的繁荣而备受鼓舞时,我们更加怀念那些为新中国远洋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们。
|